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份超越亲情的母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1:53 锦州日报

  他们——人人敬爱、身在异乡的战士。他们背井离乡,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方言……

  她——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因为儿子的参军,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将他们与她紧紧地牵连在了一起。

  她,就是市衬衫厂的一名退休职工王杰。多年来,她用慈母的情怀关爱、帮助、教育军营中身在异乡的战士,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兵妈妈”。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6年。那时,王杰的儿子应征入伍,从此,她就对军人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爱。每当她看到街上来往的军人或正在训练的士兵,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儿子参军入伍保卫他乡,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也在保卫着自己生活的这片家园,于是,她把这些身在异乡的战士就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也把母亲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些战士。

  一次,王杰看到几名战士在买鞋垫,她想,战士们每天训练、工作,鞋垫一定很费,每双鞋垫一元钱,他们的津贴有限,用在这上实在是有些舍不得,她就萌生了为战士做鞋垫的想法。她利用下班时间,从单位拣了一些废弃的边角余料,为“儿子”们做鞋垫,然后亲自送到战士们的手中,官兵们都非常感动。冬天时,她为战士们缝皮袄、做皮裤,一干就是半个多月。为了不让夜间值班的战士着凉,她把自己的鸡毛褥子送给战士。夏天时,战士们的衣物容易脏,她就三两天到部队来一次,为战士们洗、熨衣服,拆洗被褥。多年来,月收仅400元的王杰为战士们做的鞋垫近千双,马甲百余件,拆洗被褥几百次,缝补衣物500多件。

  王杰还是一名称职的“编外指导员”。在王杰家中有一把抗日时期留下的日本指挥官用战刀,曾经有人出几千元购买,她不但没卖,还无偿地捐给了市博物馆。为了培养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她经常带着战士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回顾英雄的历史,使战士们懂得刻苦练兵、保家卫国的重要意义。

  王杰爱兵如爱子,她说,她要让背井离乡的战士们在异乡感受到最伟大的“母爱”。一次当她看见一位战士的脚扭伤了,肿得连鞋都穿不进去时,她担心寒冬季节,如果保护不好,就很有可能落下病根,于是急忙赶制了一双特大号的棉靴子送到这名战士的手中,感动得这名战士扑到她的怀里只叫了一声“妈妈”,便哽噎得说不出话来。

  既然是“妈妈”,就要真正尽一份母亲的责任,为此王杰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每个“兵儿子”的出生年月、脾气秉性和生活习惯,对每个人的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每当战士心中有解不开的郁闷,她都主动帮忙。一次,一位战士在派往外地学习期间,家中的母亲不幸病故,家乡的恋人又来信告吹,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王杰得知后心急如焚,她想写信,又怕自己文化水平低写不明白,耽误孩子,就连夜找到一位中学老师帮她写一封回信,终于使这位战士重新振作起来。士官小胡因一点小事与爱人闹别扭,王杰一连给小胡的爱人写了几封信进行调解,使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王杰不仅仅关心着她的“兵儿子”,还把一颗爱心献给“兵儿媳”,为三个军嫂伺候“月子”,为婴儿做小衣服,她还积极参与“绿色婚姻工程”活动,积极为部队大龄军官当红娘,使4名军官喜结良缘。据不完全统计,“兵妈妈”的“儿子”已经有500余个,遍及在大江南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