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穷区建“白宫”折射执政理念“亏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2:00 光明网
许贵元

  据媒体最新报道,河南省某市一个“穷区”,耗费数亿元建造了一个“白宫”式的政府办公大楼,办公区域占地149亩,再加上周边园林绿地占地总面积为530亩。而且采取的是“统一征地,规划和建设。用区政府一位领导人的话说,这叫“超前规划”,目标是“30年最好,50年也不过时”。

  “白宫”式的6座政府机关大楼,一时成了轰动全省的“样板工程”和远近闻名的一

大“景观”。开阔的“大河广场”,优美壮观;分居两侧的“古树苑”令人心旷神怡;四大班子的四座办公大楼分列在会议中心四周;西侧两座办公楼间,10米高的人工瀑布不停地喷水;办公区左右各有一处人工湖和大片的绿地花园;沿办公楼背后的山坡拾级而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山后是灯光球场等休闲设施,左右各有上百亩的园林,将区政府办公楼紧紧包围在中心。

  这样别具一格的“建筑成果”,产生了那些“社会效应”呢?

  一是异地参观人的感慨。自从区政府迁进新楼办公以后,前来参观的兄弟市县络绎不绝。不少参观者感慨地说:“在这里办公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但说到底,想舒服还得有钱啊!”笔者对此有感而发的是,据报道说,该区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县区,与周边的几个县区相比是个“穷区”。全区财政收入几年来徘徊在2亿元左右,刚从“要饭财政”过度到“吃饭财政”。耗费数亿建造豪华办公楼和配套设施,全区人民等于“白干”了好几年!难道这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坑民”?请群众来评说吧!

  二是当地群众的抱怨。该区一位50多岁的村民向记者反映说:“区政府我没进去过,听说像大花园。可修得再漂亮,跟咱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菜园子毁了,我只能给建筑工地看看原材料,一个月拿四、五百块钱。仅有的土地补偿,眼前还能维持,但长远咋办?”据报道介绍,区政府迁新址涉及两个村的征地,土地证上标明只有149亩,每户补偿4万多元,其余381亩园林绿地不知什么原因连土地证都没有也被占用了。就是说,官员们可以舒舒服服地“办公”,失地的农民却在发愁今后的“生计”。

  三是区政府的解释。区政府认为,迁新址以来,不但“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周边群众和全市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政府部门实现“集中办公”,有效地增强了全区的行政管理效能。总而言之,声称这个“白宫”式的政府新址是“富民工程”。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解释!

  近年来,宁可让群众勒紧裤带过穷日子,也要不自量力地耍一把“大手笔”。这就是新时期我们有些干部的“执政理念”。去年年底前,媒体披露的甘肃省玉门市就是典型的一例。该市于2003年8月投资690万元建成的豪华广场,只因“领导认为标准还不够高”,又扒掉重新建设,新建广场总投资达1500万元。当地群众说,作为一个人口不到19万、且地方财政又很困难的县级市,这种做法实在是劳民伤财。再如,山西省临汾市的尧都区,区领导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摊派筹资,大刀阔斧地营造“天安门”、“华门”等建筑,还美其名曰为“天下第一门”,理由是工作创新、美化城市、发展旅游,振兴人文。还有穷县“大款”检察院等。这方面的例子可谓是司空见惯。正是因为这些屡禁不止、名目繁多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富民工程”,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为加重了群众负担,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高大形象,也无形拉大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手笔”还在肆无忌惮地书写和导演着祸国殃民的“腐败闹剧”呢?难道不值得我们痛心和忧虑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