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汉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2:00 光明网
杨兴俊

  随着经济的日益崛起,中国逐渐受到世界关注,学习汉语一时之间竟也成为一种时尚。据资料显示,目前“汉语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国外有近3000万人学习汉语,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教授中文课程,其中教授汉语的大学有2300余所。

  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语言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桥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国际“汉语热”的背后,看看我们怎样教汉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想到这

个问题,心中便久久不能平静:综观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为优美的汉语被肢解得面目全非而扼腕。

  国人大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扮演着“屠夫”的角色(此比并不是对教师的不恭):将一篇篇多姿多彩的作品,分解得七零八落,什么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等,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犹如将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大卸八块,还叫学生去理解、欣赏。这样的教学,学生怎得语文真谛、欣赏到汉语之美?!

  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汉语)一直是这样教的,学生也一直是这样学的,似乎语文就该这样教和学。其实大谬不然。我们这样教汉语,根子在应试教育。从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看,考查的,不外学生的读、写能力。换句话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高中语文就教什么,怎么教。自然而然,初中、小学语文也就这样“为高考服务”了。

  被肢解的汉语,一定在痛苦呻吟吧,何来美感可言?既无美感,又何以吸引学生去喜爱它?于是乎,死记硬背成为汉语教与学的不二法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于是乎,作为母语的汉语,我们的高中生、乃至大学生写不好、用不好,闹出许多笑话。

  出现这样让人尴尬的局面,错不在学生,板子不应该全打在他们身上。也不能全怪教师、家长的急功近利。造成这一问题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安排,特别是高考制度设计使然。不然,就不会有诸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类的“校园民谣”了。

  再看看我们怎样教英语吧。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是持续“走红”,“高烧”不退,目前已几近“走火入魔”。君不见,“疯狂英语”所向披靡,“双语教学”如火如荼,还有数以多少万计的学生在各类“班”中学习和补习英语。也许,英国该为国人颁发“最佳崇拜英语奖”、“学习英语最狂热奖”呢。

  国人何以如此青睐英语,如此疯狂,让人闹不明白,大概连英国人也该纳闷吧。“英语教学从娃娃抓起”的后果是,汉语实际沦为了二等语言,混淆了孩子的思维,使他们连母语也说不好了(至于英语说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看来,我们要怎样教汉语,确实是个大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