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色列抓了几十巴高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06 环球时报

  中东的事情有时讲不清道理,但谁的脾气更大,谁更有本事把脾气想怎么撒就怎么撒出来还是能够看得很清楚的。28日,以色列大军潮水般地闯入巴勒斯坦人的加沙;29日这支军队四下一胡噜就抓了几十名巴勒斯坦高官,包括几名部长。一度有消息说,连哈马斯政府的副总理也被以军“逮了”。这场大祸显然是巴武装人员此前通过挖地道抓走一名以军士兵闯下的,而现在以色列终于有了向哈马斯“算总账”的机会。

  以色列展开大搜捕

  以军这场炸了加沙3座桥、占了拉法国际机场的军事行动,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夏雨”。29日,瓢泼的“夏雨”继续向加沙北方推进。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信誓旦旦地说,以方不惜采取“极端措施”救出被绑士兵。29日清晨,以色列飞机在加沙北部城镇散发传单,警告民众避开军队和坦克打算加强攻击行动的地区。上午,以军轰炸了加沙地带汗尤尼斯附近的一个“卡桑旅”训练基地,好在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最出人意料的是,以军同时当起了“侦缉队”,对巴高官展开大搜捕。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城镇中,以军扣押了包括财政部长、耶路撒冷事务部长等在内的64名哈马斯的政府部长和立法委员。美联社的报道则称,以色列军队逮捕的哈马斯政府部长、立法委员和军方人员多达87人。

  29日凌晨约1时,以军包围了拉姆安拉一家宾馆,从里面抓走了至少两位巴部长和4名立法委员。在被带走前,他们被蒙着眼,还戴着手铐。这些人可都是被合法选出和任命的。有说法称,这些高官住在那里是因为以方限制了他们在西岸地区的行动;也有说法称,当时他们正在“彻夜开会”。劳工部长巴尔古提据称是28日在回家路上,在拉姆安拉附近一个检查站被以军拦下,查证身份后被带走的。巴宗教事务部长拉朱布,据悉是在西岸南部的家中被逮捕的。

  以色列军方电台说,这些高官可能会被用来交换被绑架的士兵沙利特,但一位以色列国防军的女发言人称,抓捕行动是打击嫌疑恐怖分子行动的一部分,不会被用来当作争取沙利特获释的“筹码”。以军方表示,被捕的官员将面临以色列有关部门的起诉。

  虽然沙利特还没获救,但据以方消息,沙利特目前正被关在一所安全的房屋内,他在被捕时所受的伤并不危及生命,绑架者在尽力确保房屋周围的安全。但那名被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劫持的以色列定居者,已被证实死亡。

  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茨称,以军对加沙的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救沙利特,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来自加沙地带的卡桑火箭的袭击。

  由于以色列情报部门认为这次攻击以军行动的幕后主使是哈马斯在叙利亚的政治领袖马沙尔,以方也加大了对叙利亚的压力。以军4架战机低空飞过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官邸制造噪音,总统当时正在官邸内。

  巴称以“全面超越红线”

  对于以军的行动,哈马斯发言人29日上午指出,这是“全面超越红线的行为,是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面对以方咄咄逼人的态势,原本分崩离析的巴政权也趋向团结。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进攻加沙地带,并取消了原定与以总理奥尔默特的首脑会议计划。巴勒斯坦军事组织更是开始集中行动。29日,隶属于法塔赫的武装力量“阿克萨烈士旅”与哈马斯的军事组织“卡桑旅”以及杰哈德的军事组织“圣城旅”一同宣布,将联合成立一支特别部队,专门在未来的加沙保卫战中负责抓捕以色列士兵。“阿克萨烈士旅”发言人还表示,他们已向以方发射了一枚装有化学弹头的火箭弹,作为对以军“入侵加沙、抓走多名巴勒斯坦政府部长和立法委员”的报复。此外,“阿克萨烈士旅”还宣称在几天前又抓了一名62岁的以色列人。

  不过,以色列媒体称,哈马斯政府总理哈尼亚在以军展开“夏雨”行动后立即离开家,担心遭到打击的巴总理和其他哈马斯部长们也关掉手机,离开办公室,“转入地下”,躲避以军打击。

  事情越闹越大,各方都表示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分别致电巴以双方领导人,希望巴勒斯坦方面能够释放以色列人质以平息事态,安南同时还呼吁以巴叙三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继续升级。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对目前巴以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深感不安。中方敦促以方保持克制,停止军事行动,同时呼吁巴方配合国际调解的努力,尽早释放人质。美国白宫发言人则说,以色列有权保卫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同时他还表示是哈马斯武装分子绑架以士兵,才导致冲突的发生。

  加沙百姓陷入围困之苦

  作为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的大本营,加沙人对于封锁和军事威胁似乎已司空见惯。对以色列频繁在加沙上空进行“幻觉轰炸”这一招,加沙百姓也已经适应。一看到以军飞机,大家纷纷打开窗户,避免巨大音响震碎玻璃,家里有婴儿的就用棉花堵住婴儿的耳朵。

  不过,由于5000以色列大军“兵临城下”,断绝了该城与外界所有人员与物资的往来,再加上以军破坏了城内的电厂、水厂、加油站和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加沙成了不折不扣的“孤城”。

  加沙城断电当晚,城内很多家庭点火做饭、炖肉做鱼,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是为了将家中冰箱内的冷冻食品全部做熟以便保存,这也成了当时的一大风景。断电也让很多大饼店关门。住在加沙北部的奥尼为了买大饼,不得不前往20多公里外的加沙中部,排了整整一天队才买上能够维持全家两三天生计的大饼。此外,依赖以色列供应的燃料也成了紧俏商品,家家做饭的液化气罐价格猛涨,不少加沙人“退回几十年前”,开始烧柴做饭。搭建土灶的生意一下子火暴起来。

  事件如何收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研究所所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认为,奥尔默特的确面临着巨大考验,但他对巴勒斯坦采取军事行动的反应有些过于强烈了。以军开进巴勒斯坦前,事件已有了一定转机。阿巴斯和巴总理哈尼亚就“狱中协议”达成了口头协议,意味着哈马斯在事实上承认了以色列。这是哈马斯为加沙冲突降温所做的努力。奥尔默特本来可以趁机通过哈马斯解决人质问题,但他却等不及,通过采取军事行动的方式对巴方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

  对于部分西方媒体有关以色列可能重返加沙的疑虑,李绍先表示,重返加沙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也与奥尔默特坚持的路线背离。这次事件理想的结果是以人质获救收场,如果人质被害,以色列也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比如消除加沙北部靠近以色列的火箭发射点。从巴勒斯坦角度来看,阿巴斯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无限制的军事升级对巴以都没好处,双方会选择恰当的时机面对面地坐下来会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指出,这次的人质绑架事件其实应叫做“地道袭击事件”。以马沙尔为代表的巴勒斯坦极端势力通过从地道进入以色列境内的方式挑起事端,破坏阿巴斯和奥尔默特刚刚在约旦举行会谈后形成的良好气氛,破坏巴以和平进程,破坏哈马斯本土力量及哈马斯与法塔赫即将就“狱中协议”达成的一致,绑架人质和交换俘虏并不是行动目的。对马沙尔来说,现在人质已成了烫手的山芋,杀不得、放不得。如果人质获救,意味着地道袭击事件以失败告终;如果人质在营救过程中死亡,以色列会对马沙尔实施定点清除,巴以冲突可能会升级为叙以冲突。鉴于马沙尔与德黑兰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长期保持着良好关系,如果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许多问题彼此互相牵连,如果单纯把这次事件看成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发动的袭击事件,就过于简单化了。殷罡表示,考虑到地道袭击事件不是哈马斯当局指使的,以色列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事态究竟如何发展,要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僵持状态中谁会犯错。▲

本报驻以色列、黎巴嫩特约记者 伊 莲 高 原 本报记者 江雪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