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足联为裁判头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06 环球时报

  

国际足联为裁判头痛
主裁判再次成为世界杯的焦点。世界杯8强战即将打响,教练、队员厉兵秣马的同时,下轮各场比赛的裁判也终于敲定。由于本届世界杯上创纪录的红黄牌数量和一些裁判员的低级失误,国际足联不得不对某些裁判下了逐客令,但谁知道有幸留下的裁判能否应付日趋激烈的淘汰赛呢?

  裁判也有低级失误

  尽管本届世界杯的裁判来自5大洲,地域上的公平性毋庸置疑,而且他们经过了数月的培训、考核,可谓是千里挑一,但其中某些裁判的吹罚实在不敢恭维。

  首先被国际足联列入“黑名单”的是英格兰裁判波尔,他在6月22日克罗地亚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竟然向克罗地亚球员西穆尼奇出示了3张黄牌,人们很难理解这种笑话是发生在世界杯赛场上。另一个已经结束世界杯之旅的裁判是俄罗斯人伊万诺夫,国际足联对他的意见并非是他离奇的出牌数量,而是他失去了对比赛的控制能力。提前告别世界杯的裁判还有埃及人法塔赫,在6月12日澳大利亚同日本的比赛中,他没能看到日本队员冲撞对方门将在先,将日本队的进球判为有效。在走与留边缘徘徊的还有德国名哨默克,他在场上竟然与澳大利亚队员科威尔吵了起来而不是采取处罚措施,这一点默克没能在赛后报告中给国际足联一个满意解释。

  国际足联好心也办坏事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抱怨某些裁判尺度不一,其实这种“不一”足联本身也有责任。据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官员介绍,本届大赛原先有一条总的执法原则,即鼓励进攻,加强对场上非体育道德行为的处罚,保护球星。在这个前提下,大赛头两轮多个“疑似”越位球都算做了进球,而且进攻队员的不明显犯规都被不同程度地“鼓励”。但这种相对宽松的判罚环境在小组赛和淘汰赛阶段立即变得“不合时宜”,裁判员们在“松”与“紧”之间的摇摆使得比赛失去了统一的秩序。

  另外,裁判委员会的组织工作显得较为混乱,明显的例子是英格兰裁判波尔的判罚,他对同一人出示的3张黄牌竟然没有引起场边助理裁判和裁判监督的注意,要知道场上裁判都带着耳麦,没能及时沟通是说不过去的。况且多数裁判反映这一科技手段很有效。

  短期内不会有新手段

  现代足球节奏越来越快,哪怕是世界杯上的顶尖裁判也显得力不从心。这让人再次想起了启用双裁判制或更高科技的手段。双主裁制从理论上可能解决裁判离事发地点太远的问题。更高科技手段包括“芯片足球”和通过录像回放来确定判罚等。针对这些建议,国际足联的回答很含糊,只是说“科技手段也不能100%解决裁判问题,反而会更多的使比赛中断……两个主裁判也不符合足球运动发展的方向。”▲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 涛  刘劲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