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06 环球时报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托蒂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贝克汉姆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舍甫琴柯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费戈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齐达内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里克尔梅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罗纳尔多
世界杯恢复传统格局
巴拉克世界杯恢复了秩序。在本届德国世界杯8强名单出炉后,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英法德意葡乌6支欧洲球队与巴西阿根廷2支南美劲旅被冠以“足球列强”,他们将主导世界杯的最终结局。其他人在陪太子读书时,即使偶有不甘,甚至在某场小考中略占上风,但在强势足球的压力下,终免不了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世界杯与国际政治虽然轻重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强者占有更多话语权的格局。美联社的评论说,世界杯历史上最有名的强队正在角逐大力神杯。这和欧美盯着中东石油打主意没什么区别。赛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羡慕世界杯的秩序,认为相对公正,听起来有点酸溜溜的意思。其实一些西方国家早就认定:谁底子厚、谁有实力,谁就说了算。不服?就像美国人打伊拉克一样,亚洲和非洲的球队,不是都被打回家了吗?

  优胜劣汰缔造格局

  进入决赛圈的32强是从近200支球队经过多场预选赛“拔”出来的,而8强又是在3周内经过56场比赛二次选拔。在过去的20多天里,保持全胜的只有东道主德国、5届世界杯冠军巴西和1966年世界杯季军葡萄牙,其余5支都各有艰难。1998年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小组赛连平两场,最后一场才从死亡线上捡回一条命;1966年世界杯冠军英格兰与厄尔多尔的比赛直打得贝克汉姆呕吐;3届世界杯冠军意大利在最后关头凭点球险胜澳大利亚;两届世界杯冠军阿根廷被墨西哥人逼进加时赛;8强新军乌克兰在瑞士队的顽强抵抗下打满加时赛,最后经过点球大战才抢到1/4决赛的入场券。

  强队之名源自优胜劣汰,传统强队自然就是源自历史积累的胜多于负。本届世界杯8强第一次出现6支世界杯冠军队,除了乌拉圭缺席,17届世界杯的冠军都集中于此。这些世界杯冠军里,巴西与阿根廷有雄厚的足球群众基础,欧洲有高度职业化的足球联赛,这些足球资源将足球运动竞技的一面无限突出放大,共同缔造了现在这种世界杯强者恒强的格局。

  黑马破坏不了秩序

  有人抱怨本届世界杯没黑马,少冷门,缺少惊喜,那只是球迷从看客的角度一厢情愿的想法。足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并不会因世界杯一时的冷门就改变格局。世界杯8强可以恢复格局,但足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格局从来就没变过。自1930年首届世界杯比赛在乌拉圭开始,76年的决斗都在欧洲与南美之间展开,所谓变化不过是欧美轮流坐庄而已。直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8强中的所谓黑马克罗地亚也是前南斯拉夫这支欧洲强队的分身。2002年世界杯第一次在“足球不发达地区”的亚洲举行,土耳其、韩国、塞内加尔和美国闯入8强,一时冷门迭爆,似乎天下大乱。抛开各种非足球因素不说,一匹黑马在搅局之后,如果没有实力与耐力,结果只能是出局,而接着玩的仍然是那些看场子的庄家。上届8强四匹黑马中的一半连本届世界杯决赛都未能进入,韩国与美国也没能在小组赛出线。

  这就是现代足球。非洲球队把足球看作古老而单纯的快乐游戏,他们缺少一种集团军正规作战的能力,所以他们单个球员技术突出,整个球队却难以进步。亚洲球队连游戏精神都缺乏,足球被他们看成很多东西,单单缺了足球运动本身的意义——“英雄”与“胜利”。拔得太高或看得太低,都让亚洲人找不到发展足球运动真正的方向与动力。所谓谁体力好谁技术好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挑战格局需要实力

  世界政治格局在二战后经历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到现在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总有国家或势力向这个格局的中心提出挑战。政治的格局总受到争议,足球的格局却得到承认。面对世界杯在足球领域的老大身份,面对欧美传统强队在足球领域的强势地位,没人能向这个格局提出挑战。客观上,没有一项运动能像足球这样在全世界拥有最多的粉丝,也没有一项赛事像世界杯这样一踢一个月,收视率还只升不降。世界杯的强势地位连一向看不上足球的美国也在逐渐调整态度。本届世界杯64场比赛美国转播52场,连CNN都在德国打出了宣传世界杯报道的户外广告。

  主观上,人们对世界杯格局的承认恐怕也来自于这样的一个事实,足球就是足球,一场有规则的游戏而已。现实社会中,一个国家和一个人要挑战,或面临挑战的东西太多了,大多数人作为旁观者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强者厮杀,够幸福的了。真要想成为挑战者参与其中,那就要下大工夫做准备,光临渊羡鱼似的喊着“冲啊杀啊”是没有用的。

  有实力才能挑战,有实力才能应对挑战。踢球与治国没什么不同。▲

  FIFA

本报赴德国特派记者 姚 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