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外企退败 中国家电莫失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11 温州新闻网

  近期,松下、LG、博世、伊莱克斯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外资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或经营亏损、或收缩战线、或全面退出。导致这些外资企业退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除了无法应对我国企业在“价格战、规模化扩张”方面的挑战,外企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错位也是造成企业在规模与利润上的失衡。当然,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幸灾乐祸、洋洋得意,而是应该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展开新一轮的市场拓展行动,抢占外企留下的市场空位。

  直接来看,外企的退败必定会在国内市场上留下空白,这必将成为国内企业角逐的重点。一直以来,我国家电企业通过规模化扩张取得了价格优势,大打价格恶战,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最终就是要不断扩张企业的市场占比。从而通过稳定的市场份额反作用于企业原有的规模和产能,从而形成一条良性的发展之路。

  眼下,这些外企在微波炉、热水器等小家电,以及空调、冰箱等大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收缩,无疑给许多国内企业提供了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够分一杯羹。源于这些外企原有的市场份额多集中于中高端市场上,我国企业多年来征战于中低端市场。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市场争夺时,必须要采取有别于以往的竞争手段和策略,单一的价格、促销会显得势单力薄,必须要寻找到品牌、技术等多种手段的共同支撑。因此,在国内企业进行市场份额争夺中,应避免盲目冒进、不自量力,否则不仅影响市场竞争秩序,还会拖累企业的发展,再度重蹈外企覆辙。

  长远来看,外企的败退还给我国家电企业上了一堂警示课。首先,我国企业应当如何突出竞争优势,无论面对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化操作,这一问题都迫在眉睫。到底是应该重新确立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还是在现有的规模化价格优势基础上建立比较优势,需要企业在“规模和利润”中不断权衡。其次,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当尽快建立起对市场及产品发展的领导力。

  多年来,外企在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上的引导力,国内企业无法比拟。他们的进入不仅加速了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还提升了行业的市场化水平。现在,随着他们的退出,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然成为关键。再者,我国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外企败退不仅有损于企业形象,还会影响到一部分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建立了完善而科学的退出机制,从而避免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企业形象和地位。相对于此,我国企业在一些区域市场的退出,不仅遭遇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投诉,还影响到企业在其他区域市场的运作,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症结就是缺乏一套有效的退出机制进行规范和指导。

  当然,与外企相比,我国企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贵的是,每一次外企遭遇的挫折都会成为我国企业磨炼和提升的最佳时机。我国企业必须跑步追赶外企,这一次机会已经降临。

  来源:人民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