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菱“二重奏”谋划中国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29 红网-三湘都市报

  

三菱“二重奏”谋划中国布局

  长丰汽车组装车间 phototex图■记者 马艺芳

  蛰伏许久,终于爆发。

  5月15日,三菱汽车和长丰集团正式签署了组建合资公司的合资备忘录。这是继4月12日三菱以70亿日元直接入股东南后,三菱汽车在中国再一次加速快跑。

  7月1日召开的长丰三菱帕杰罗经销商会议上透露的消息表明,三菱意欲将三菱在华旗下所有合资品牌施行并网销售,最初计划将在长丰经销商内增卖三菱进口车。

  快跑即将结束之时,三菱又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跨越。

  长丰破局

  5月15日,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飞赴日本三菱总部,签署了组建合资公司的合资备忘录。新的合资公司由长丰集团下属长丰汽车(SH,600991)和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发起股份成立,其中股比按照5:3:2比例进行分配。

  据介绍,按照合资备忘录的约定,双方将新建一家新的整车公司,工厂将以长丰长沙工厂为基础新建,目前厂房已经建设完毕,生产线导入成功,公司初期产能为5万辆/年。

  在未来三菱长丰的产品规划线上,长丰汽车希望导入三菱轿车产品,对此本报5月24日曾有过相关报道。昨日,负责长丰三菱帕杰罗经销商行销培训的叶严弘先生再次证实,三菱顶级跑车——Eclipse有望率先落户长丰,刚刚走马上任的长丰汽车总经理陈正初接受本报采访时没有直接否认,他表示目前很多东西仍然没有完全明确,是否投产轿车仍然需要论证。

  7月1日,长丰三菱帕杰罗经销商会议在长丰研发中心召开。长丰汽车派出总经理陈正初、常务副总经理欧裕华、副总经理姚志辉等高规格高管阵容。三菱汽车也派出一位日方高管出席。此外,长丰集团三菱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须藤等也亮相。这是长丰和三菱签署合资备忘录后的首次经销商大会,也是陈正初上任等高层换届后的第一次经销商大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经销商大会可以看出,三菱强势介入长丰后,仍然对长丰汽车相当看重。如果三菱一旦将轿车导入长丰汽车,原本三菱将长丰仅只定位为三菱帕杰罗等SUV生产基地的中国战略布局也将发生改变。

  并网销售

  目前,长丰三菱帕杰罗布局全国共有59家经销商,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7月1日,长丰集团三菱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须藤对云南、四川、广东、湖南等地经销商表现表示了首肯。

  对于长丰汽车目前的网络,从前来会场的三菱商事透露的信息表明,三菱将计划重新进行网络的调整。按照三菱的规划,三菱计划将在东南和长丰的销售店卖进口车,目前规划确定有意向的第一步将是在长丰全国59家经销商内增卖三菱进口车。

  不过,三菱商事表示,目前这仅仅只是三菱的想法,因为在中国具体操作起来可能将遇到很大的困难。

  此外,根据会上须藤助理明确的信息透露,三菱将进行在华销售网络重建,实现统一的三菱品牌专卖店。目前已经确定的具体措施是,第一、三菱将终止部分零销售的经销商,并在国内空白区域新建全新经销商;第二、三菱将计划新建省内市场管理中心,配件及售后服务中心;第三、三菱构筑新的零配件价格供应体系,在主要地区设置配件中心。

  按照三菱全球振兴战略,2008年三菱将实现在中国市场整车销售22万辆,并建成500家三菱品牌经销商。

  三菱布局

  2005财年统计数据显示,三菱2005财年的全球销量较往年增长逾3万辆,达到134.4万辆,是2002年以来首度出现增长。同时,三菱汽车2005财年营业净利达6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4亿元),是2002年以来营业净利首度出现盈余。

  虽然三菱在欧洲、拉丁美洲、中东以及非洲的市场销售均有所增长,但是三菱仍然将中国定为其“振兴计划”中的核心市场。一定意义上,三菱能否把握未来中国这个全球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发展时机,将决定着三菱是否能够在全球全面复兴。

  根据三菱“振兴计划”,三菱在中国业务重点包括,首先强化与长丰、东南和北京奔驰的合作,构筑三菱整车品牌在华基地和渠道;其次将中国发动机、变速箱合资项目建成亚洲零部件供应基地。

  目前国内有东南、哈飞、昌河、华晨、奇瑞、江铃、北京奔驰、中兴汽车等十多个国内企业的众多品牌车型配备三菱的发动机,三菱发动机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量达30万台。

  作为最早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日系企业,三菱在中国的布局非常庞大。目前,四处开花的三菱急速地展开了在中国的扩张步伐。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受到全盘布局的影响,如何平衡发展东南和长丰两大合资伙伴的利益,三菱将面临新的难题;此外,如何把在华零部件企业构建成全球基地的同时,并充分满足在华各个合作企业需求,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三菱要慎重思索的一个难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徐晨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