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的几点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5:23 红网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命脉。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医院工作的主线。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在医疗服务行业,即使我们付出了百之分之百的努力,仍不可能使百分之百的病人百分之百的满意,因为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纠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怎样预防与减少医疗纠纷,使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纠纷解决在萌茅状态,使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乃至病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是当前摆在各家医疗机构面

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的问题作了以下粗略的思考。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干部职工直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恪守医德,把病人当亲人,在每一个环节,每做一件事情都把病人摆在“上帝”的位置,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同时,重视医患之间沟通,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以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达成医患之间的相互谅解,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反之,如果医务人员还停留在过去“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模式上,只见“病”不见“人”,服务态度生、冷、硬,那就很难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引起医患之间产生种种误会,最后导致了纠纷。

  二、加强医政法规的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法律意识,学习自我保护

  

  在医疗卫生行业,我们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医政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医师法》、《护士法》等;医院有比较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方案》。医院要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地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教训,以案说法,以示警醒;还可利用知识竞赛、知识抢答竞赛的形式,使医政法规知识和《医院管理方案》的条款深入每个干部职工的心中,并在工作中利用法律法规的武器,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领会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并用它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如某个手术导致了某项并发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手术过程,并未强调这个并发症的无法预料和不可防范,那结果可能对医院就很不利;而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记录时更详细、更及时、更准确,那么对医院就是最有力的辩护。

  三、严格环节质控,及时发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隐患,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重在预防。因此,医务人员应恪守医德,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医监办、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要定期到科室检查病历书写质量,要深入病房,检查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是否规范,实习带教是否认真、负责、放手不放眼;三次查房、三级查房、大查房要保证质量,真正起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并奖优罚劣。奖罚要及时、分明,一视同仁,营造一种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及时发现质量与安全隐患,并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关键要沉着应付。在医疗服务的时候,病人是“上帝”;在处理纠纷时,病人与我们是坐在谈判桌上对弈的双方,需要我们首先弄清对方的来意,看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被对方抓住了弱点,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占住有利位置,与其谈判、协商。处理每一起医疗纠纷都需要我们认真地接待每一次的来人来访,耐心细致的做宣传、解释、疏导工作,以礼相待,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忌讳不等患方把话说完,就一再强调医院无过失,不承担责任,这样无异于火上浇油,结果反而于已不利。因此患方既然来反映问题、来投诉,就肯定有他们的理由。我们不妨听他们把话说完,给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最后告诉他们自己已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医院一定会调查落实事情的全部经过,会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他们一个答复。对那些容易冲动的病人和(或)家属,要引导他们依法办事,从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做好防范患方暴力冲击医院、暴力威胁医务人员,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工作,严防事态扩大。

  (作者系嘉禾县卫生局局长)

稿源:红网 作者:罗贤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