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市政“嫌贫爱富”笑了谁哭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5:47 正义网

  去年年初,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当即引来上上下下一片喝彩。现在,一年半过去了(离2008年也更近了),北京市政建设人没少投入,钱更没少花,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宜居”程度上,各方反映不一。调查表明,北京市的市政有点儿“嫌贫爱富”。(7月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按照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3000~4999元”

、“5000~9999元”、“1万元以上”把北京市居民分成四组的话,“1万元以上”的人对北京的宜居状况最满意,其次是“5000~9999元”的,而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则更多地表示“不满意”。这也就是说,家庭收入越高的人对市政越满意,家庭收入越低的人对市政越不满意。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富人”享受了更多的市政资源,而“穷人”往往被市政所冷落。市政“嫌贫爱富”笑了谁哭了谁,不言自明。

  市政“嫌贫爱富”其实并不是北京一处,而是具有普遍性。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多年来,农民承受的税收负担普遍高于城镇居民,农民承受的各种税外收费负担也远高于城镇居民,但是公共支出和社会保障的重心却在向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倾斜,农村和农民实际享受的公共支出偏少,城市市政和农村市政投入不可同日而语。在同一城市,市政也是明显倾向于“富人”。在市政提供给人们服务方面,“富人”享受了更多的交通资源、更多的医疗资源以及更多的教育资源等等,而“穷人”却不得不为出行难发愁、看病难发愁、孩子上学难发愁以及生活设施配套难发愁等等。

  市政“嫌贫爱富”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富人”拥有“穷人”更多的话语权。“富人”的言行由于具有影响力而能容易被市政部门所采纳,而“穷人”的声音由于反映渠道不畅通等原因难以让市政决策层知晓。其次是领导者“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需要。目前不少市政建设脱离了“穷人”、脱离了实际,就是一些地方领导人得了“政绩饥渴症”,他们靠上一些“超前”的市政工程来作为自己晋级升官的资本。还有就是通过“嫌贫爱富”的市政来赚取更多的回报。政府相关部门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人”身上,为他们提供各种升级、休闲服务,以期有利可图。

  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市政是种公益事业,“嫌贫爱富”不是她的本来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市政长期以来的“嫌贫爱富”,已经让“富人”笑了很久,让“穷人”哭了很久,但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尽快的改变,不然这种市政不公也会引发不少社会矛盾。

作者:徐经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