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做好“事后诸葛亮”其实也很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5:48 正义网

  最近,“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件事:某年审计某单位,发现问题很多,包括乱发钱,该单位在审计完的半年内,多一分钱都不敢发,快到春节时憋不住了,该单位领导找到他,问他能不能发一点。他回答:“发还是不发,发多少合适,是你的事,我无可奉告,如果发钱违法违规了,我们照样还要审。”对此他生发感慨:“事后诸葛亮做好了,也比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好。”(据6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

  通常,人们称某人为“事后诸葛亮”多是含有贬义的,指事情过去了才声称自己曾经预料到,没多大意义。其实,这要看由谁来做“事后诸葛亮”,不同类别、不同职业的人做“事后诸葛亮”,其意义和效果是不一样的。譬如说,党政机关从事纪检监察和督查、审计等工作的人员,如果能做“事后诸葛亮”,就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李金华和他率领的审计暑工作人员做到了,这是难能可贵的,也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

  对于纪检监察和督查、审计等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做“事后诸葛亮”不是一般性的含义,可以解释为对违章违规和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的事后查处与由此展开的案件分析、思想教育、制定并实行预防措施等。而概括起来说,这些部门的工作可以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制约和事后惩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地各部门官员的违章违纪问题、各种腐败行为,大都并非“一次性”的。那么,对上一次问题的事后惩处及其他有关工作,即做“事后诸葛亮”,也就有利于对下一次问题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制约,即可做“事中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从这个角度说,不做“事后诸葛亮”,也就做不好“事前诸葛亮”和“事中诸葛亮”。所以,对于纪检监察和督查、审计等部门来说,能够做到、做好“事后诸葛亮”,鉴于其重要性和敏感性,加之可能面临的重重阻力,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需要下相当大的功夫,还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做“事后诸葛亮”并非无所作为,而是照常可以因“有为”而“有位”。拿李金华及其率领的审计署官员来说,自从1999年做审计报告“一炮打响”之后,他们接连几年掀起“审计风暴”,在忠实地履行职责中树立起部门的权威与严格执法的形象,很好地起到了国家财政资产的“看门狗”作用,以至有的部门领导花钱还得先很不“习惯”地请示李金华,有的企业甚至还打出“防火防盗防审计”的口号。勇敢地将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敢于、善于当“事后诸葛亮”,不仅党和人民满意,而且连被监督的单位和部门也你敬畏而又尊重。有所作为了,自然也就有了威信与位置。

  应该看到,当下并不是所有纪检监察和督查、审计等担负监督职责的部门及其官员都能做到、做好“事后诸葛亮”。由于受众所周知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每每不能做、不敢做或做不好“事后诸葛亮”,更不用说做好“事前诸葛亮”和“事中诸葛亮”了。这样一来,或许自身的责任小了,担子轻了,没有压力感和紧迫感,而且有关部门和领导也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违法违纪者和腐败分子更是心中暗暗“窃喜”,却未能履行好所承担的职责,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成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部门,被“定位”为聋子的耳朵—摆设,自然也就因“无为”而“无位”。

  “事后诸葛亮”不但完全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对于纪检监察和督查、审计等监督部门来说,尽管做好了绝非易事,但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确保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清廉纯洁,还是应当尽力去做到、做好。并且,做好了“事后诸葛亮”还可以使本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作为、有地位,扩大影响力,提升部门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梁守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