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军轰炸巴总理办公楼的动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6:52 新华网

  

以军轰炸巴总理办公楼的动机

  7月2日,以军在加沙外围的纳哈勒奥兹向加沙发射炮弹。以军2日晚继续在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截至目前,以军的军事行动已造成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十多人受伤。新华社发

  视频:

  环球在线消息:当地时间7月2日凌晨1点45分,以色列战机向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的办公楼发射了两枚导弹,造成整座大楼着火。哈尼亚本人当时并不在办公楼里。美国合众国际社7月2日就此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此次轰炸不过是以色列方面自从以军士兵沙利特上周遭绑架以来所发动军事行动的一个插曲。以色列军事行动并不是单纯为了解救沙利特,而是希望借此削弱哈马斯的力量,继续推动单边行动计划。

  以色列已经拒绝通过谈判手段来营救沙利特,而是选择了军事手段。以军称,他们将动用一切可能手段来对付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以换取沙利特的无条件获释。

  阿拉伯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重要设施的无情轰炸,以及之前逮捕多名哈马斯政府高官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委员的行为,也许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救以色列士兵沙利特,而是为了进一步削弱巴勒斯坦人和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政府的力量。

  大约一周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挖地道潜入以色列,袭击以军哨所,打死两名以军士兵并成功劫持沙利特,这无异于在以色列安全部队的脸上扇了一个耳光。以色列此次大张旗鼓入侵巴勒斯坦地区,实际上是为了雪耻。到目前为止,以军战机已经炸毁加沙地带主干道的桥梁和主要的发电站,切断了数十万居民的电力供应,同时针对不同目标发动了空袭。

  阿拉伯评论人士称,以色列是想借着沙利特事件,来看看自己到底能够在摧毁哈马斯领导层方面走多远。以色列之所以胆大妄为,是因为美国给予了支持,国际社会无动于衷,阿拉伯社会则与往常一样疲软无力。沙利特事件使以色列获得了惩罚哈马斯以及选举哈马斯的巴勒斯坦民众的“良机”。

  阿拉伯学者认为以军军事行动别有用心。以色列不会重新占领加沙地带,而是希望继续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去年,以军和犹太定居者撤离加沙,以实行“撤离巴勒斯坦部分领土、吞并其他领土、单方面划定以巴分界线”的单边行动计划。以色列不会为了拯救一名士兵就放弃单边行动计划。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以色列果真想要拯救这名士兵,完全可以考虑互换的囚犯方式,通过释放1000名巴勒斯坦妇女儿童囚犯,换取沙利特。

  以色列准备削弱但不摧毁哈马斯的力量。以色列逮捕大量哈马斯政府官员和立法委员,同时在午夜过后这个不太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轰炸巴总理府,其目的就不是为了消灭哈马斯,而是削弱这个组织。

  之所以选择这种战略,是因为哈马斯的上台对以色列有利。一方面,不愿与巴勒斯坦通过谈判确定最终边界的以色列可以以对方为“恐怖组织”为由,不与巴方谈判。另一方面,以色列可以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赢得西方支持。

  当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包括哈马斯)的领导人就“狱中协议”达成一致的时候,以色列战争机器开始轰炸加沙的巴勒斯坦目标,这也许不是巧合。“狱中协议”默认以色列作为国家的存在,表示愿意与其进行对话。哈马斯对“狱中协议”的支持,为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全国统一政府铺平了道路。然而,巴勒斯坦全国统一政府是以色列恐惧的东西,因为它的存在,相当于从以色列脚底下抽走了地毯,威胁到以色列的单边主义计划。因此,以色列很乐意看到“狱中协议”被沙利特绑架事件所打乱。

  同样,当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把叙利亚卷入绑架危机时,其他所谓的“流氓”国家也被卷了进来,也许这也不是巧合。沙利特遭劫持三天以后,以色列战机飞临叙利亚总统的一个府邸上空耀武扬威,抗议大马士革包庇哈马斯流亡领导人。在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试图说服国际社会谴责以军军事行动,但是以色列盟友美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却试图掩盖巴以危机的事实。博尔顿非但没有谴责以色列,但而把矛头对准叙利亚,指责该国“支持和庇护恐怖分子”。这里的恐怖分子,显然是指哈马斯。

  不管怎么样,以色列在过去一周中对加沙地带采取系统性轰炸,摧毁基础设施,使巴勒斯坦人陷入严重贫穷危机中,但以色列并没有离营救士兵的目标越来越近。巴勒斯坦人现在觉得他们已经一无所有,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舍弃的了。 (王建芬)

  图集:

  视频:

  

以军轰炸巴总理办公楼的动机

  巴以人质危机已经持续了一星期,以色列为解救被绑架士兵而采取的军事高压政策效果有限,外交秘密谈判也面临困难重重,解决危机的前景仍旧扑朔迷离。以色列国内安全总局局长迪斯金2日表示,人质危机可能延续数周甚至数月。

  以军士兵沙利特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绑架后,以色列随即大举入侵加沙,并大批逮捕巴政府领导人,试图通过军事高压手段,逼迫巴武装人员释放沙利特。但是,这种军事威慑的效果令人质疑。

  29日,以军暂时取消了当晚进入加沙地带北部的地面行动,多少表明了外交斡旋的愿望。以方应当谨慎考虑采取激烈行动的后果,应当避免给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造成人道主义灾难,避免成为大规模血腥对抗的导火索。

  巴以地区不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暴力与斡旋交替的历史剧,而最后总是与和平打着擦边球。这一次,球在以色列一方。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