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份GDP能耗公报发布 万元GDP能耗宁夏最高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4:15 红网 |
红网7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戴丹)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联合发布《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宁夏最高,广东最低。 作为我国第一份能耗公报,此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并标志着各地经济增长对能源耗损状况进入量化、公开化 的阶段。单位能耗呈东低西高趋势 公报规定,今后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个指标品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由于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这次统计中没有GDP能耗降低率。 从单位GDP能耗、电耗,以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的整体统计结果看,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往西逐步递增并拉大的趋势。往往是越发达的地区,单位能耗越低。比如:2005年单位GDP能耗最低的前三名为广东、北京、上海,分别为万元GDP消耗0.79、0.80、0.88吨标准煤;最高的青海、贵州、宁夏,万元GDP消耗分别消耗了3.07、3.25、4.14吨标准煤。其中,能耗大省宁夏达到了广东的5.24倍。中部和东北省份的单位GDP能耗则处于中间水平。 国家统计局人士指明,一些地区单位GDP能耗较高,主要是由于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耗能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等造成的。 专家分析认为,单位GDP能耗之所以呈东部往西部逐渐降低趋势,与具体的产业结构有关,西部省份大量消耗能耗能源、原材料的重工业较多,而东部的轻工业占比重较大。 此次发布数据将作为基数 据公报说明,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一些地区单位GDP能耗较高,主要是由于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耗能装备技术水准较低等造成的。西藏自治区的资料暂缺。公报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统计局内部工作会议上指出,节能降耗统计工作是国务院交给统计局一项重大任务。今年7月份底国家统计局会公布各地区上半年GDP单位能耗,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据了解,按照现阶段的规划,应该是每年6月底公布上一年能耗情况,7月底公布本年上半年情况。 按国家统计局的计划,此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硬指标。分解到五年,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年单位GDP能耗平均下降4.4%。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至少要下降4%。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单位GDP的平均能耗是0.976吨标准煤。 今年完成降耗4%相当困难 对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能耗降低20%的可行性,学界存在着不少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高能耗的发展惯性很难扭转。今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1至4月,中国煤炭消耗同比增长13.8%,焦炭增长11%,电力增长12.5%。全国原油产量6055万吨,同比增长1.9%,而原油进口达到4915万吨,同比增长17.3%。 另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空间转移的影响,这类质疑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不同地区单位GDP能耗水平相差较大,部分东部地区指出,本地区能耗基数已经很低,下降空间有限;部分中西部地区则提出,依据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的规律,未来几年,它们将逐步承接从东部地区转移的一大批重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高能耗的特点,可能会带动整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转而上升而不是下降。 国家统计局表示,一些地区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耗能装备技术水平较低,造成单位GDP能耗较高。如果再转移一部分重工企业,中西部的能耗指标下降压力将非常大。 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表示,20%的能耗降低目标通过新举措仍有望实现,但是按照平均原则,今年降低4%的能耗则比较困难。 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鲍云樵说,中国把GDP能耗下降列为“十一五”规划的硬指标,是将之作为“非实现不可”的目标对待的。 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 认识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贯彻落实成为关键。一位长期从事节能技术推广的业内人士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上项目铺摊子、搞规模扩张,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说,只要“业绩”明显,积极性都很高,而搞节能,企业缺乏动力,甚至无动于衷,节能在很多情况下变得“可有可无”。 能源价格和价格形成机制,是促进企业节能的要害,更是节能长效机制形成的要害。当前要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平稳推进。 除最核心的价格机制外,其他手段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例如在上海,降低能耗的指标被分解成: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必须下降30%、第三产业15%、建筑业15%、政府机关20%、各区县和开发区20%,“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能耗指标也要有所下降”。 另外,已有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市陆续出台文件,将节能降耗纳入官员考核体系。 稿源:红网 作者:戴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