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拉萨 我们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4:2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特派记者 黄颖 张全能 拉萨报道

  “快看!布达拉宫,我们到拉萨啦!”昨日18点28分,经过48小时10分钟的运行,满载930位乘客的T22次首发列车安全抵达独具藏式风味的拉萨火车站,车厢内外同时响起了

热烈的掌声,本报特派记者也随车抵达拉萨!这是“天府之国”成都开往拉萨的第一辆载客列车,今后,成都与拉萨将隔日发出对开列车,这两座城市也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感动不已——草原上的一个挥手

  “这一路,感觉就像贵宾一样!”昨日,T22次列车抵达拉萨,受到热烈欢迎的旅客这样告诉记者。

  的确,T22次列车这次“天路”之旅一路受到的关注都是“明星”级的。从成都出发,一路上都有许多群众在铁道两边向列车挥手致意,而列车行进到兰州、西宁等大站时,还有当地媒体的“轰炸”。

  不过,最让乘客们惊讶的是,列车进入“天路”后,在空旷的羌塘草原、在险峻的唐古拉山,居然还是有当地的同胞形单影只地在铁路前方向车上的旅客挥手,如此热情让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动不已。

  夹道欢迎——车站上的“扎西德勒”

  洁白的哈达、滚烫的开水、关切的问候、浓浓的祝福——昨日,抵达拉萨车站的乘客们受到了现场的热烈欢迎。刚一下车,就有青年志愿者上前帮助旅客拖箱子、提背包,嘘寒问暖。出站的时候,旅客们更是像明星一样受到了志愿者们的夹道欢迎:十多位志愿者站成两列,每见一位乘客走出来,就微笑着上前,“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先是一句真诚的问候,随后就是一条洁白的哈达,如此热情让旅客们48小时的疲惫烟消云散。在出站口的右侧,几名志愿者还给旅客们倒上了一杯滚烫的开水,“到了高原多喝水,避免高原反应。”

  历史翻页

  ●昨晨,北京—拉萨T27次客运列车首次驶入青藏高原

  ●昨晚,成都—拉萨T22/23次客运列车准点到拉萨

  由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首趟旅客列车,7月3日早晨穿过长1686米的昆仑山冻土隧道。这是继两天前青藏铁路开通庆典之后,驶入青藏高原的首趟旅客列车。从此,人类开启了客运火车穿梭“世界屋脊”的历史。

  打破20年前的预言

  海拔4772米的昆仑山,是内地进入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这是20多年前,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的断言。因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至唐古拉山一带,分布着550公里的千年冻土层。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气候瞬息万变,自然条件恶劣。

  中国科研部门采用隔热保温、以桥代路等自主创新技术,解决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世界性工程难题,建成了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恐怕是“世界火车之父”乔治·史蒂芬逊绝没想到的。

  下一步 我们要去日喀则

  昨日凌晨3点15分,满载930名乘客的成都至拉萨T22次首发车静悄悄停靠在海拔2829米的格尔木车站,比既定的到站时间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充裕的停站时间也让旅客在广场上过足了照相瘾。朦胧夜色中,列车进行了全程唯一一次排污。凌晨4时许,三个名为“美国之音”的内燃机车从前方驶来,驱动列车向“天路”进军。

  18时28分,T22次列车经过40多个小时的旅行后准时抵达拉萨火车站。

  从7月3日开始,北京、成都等内地5个城市往返“世界屋脊”的客运列车将陆续抵达拉萨。今后,青藏铁路还将向西藏日喀则、林芝等地区延伸,为打造中国连接南亚地区的“国际商贸大通道”打下基础。

  天哪 为何我只有两只眼睛

  我们看到——言语不能形容的美

  我们听到——不能尽收眼底的“怨”

  2006年7月3日清晨6点,T22次首发列车在晨光中掠过了玉珠峰,当清晨的霞光透过车窗映入眼帘,车内的930位乘客哪还有一丝睡意,赶紧下床抢占有利地形才是关键——因为,列车即将穿过昆仑山隧道,驶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启神秘的“天路”之旅,这一路,谁又不是为它而来的呢?

  晨光中,连绵不断的昆仑雪山与玉珠峰遥相呼应。太阳升起,列车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静静穿梭,只见远处,莽莽昆仑东西绵延,直插云霄;近端,绿绿草原沃野千里,一望无垠;当然,最让人激动的还是那可爱的藏羚羊,在辽阔的蓝天下纵情飞奔。列车前行,慑人心魄的唐古拉山进入视野,抬头望,只见山色映衬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下,宛如一幅剪纸图;继续走吧,长江源头、羌塘草原相继亮相,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数数有多少动物?如果你的视力足够辨清每一只野牦牛和藏羚羊,也许你要数到一万;带着激动的心情继续飞驰,终点越来越近,蓝得发亮的错那湖、神奇的羊八井地热景观、“哈达桥”拉萨河特大桥逐一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直到遥遥地望见那最美丽的宫殿——布达拉宫!

  “太遗憾了!我只有两只眼睛!”昨日,一位乘客的感慨逗乐了众人。虽是说笑,这位乘客的话倒也不是虚言,车厢两边都是美景,看哪边?光是要作出这样的抉择恐怕就要费一番脑筋。

  放心 乘客没有高原反应

  密闭系统和供氧系统为列车提供最好的保障

  随着列车向“天路”进军,“高原反应”成为了车厢中反复提及的词语,列车供氧系统一直在正常运行,列车员也早早地就给每位乘客发放了吸氧管,严阵以待。不过,昨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藏铁路格拉段1142公里的行程中,除个别旅客稍感到不适外,没有人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

  弥散式供氧——绝大多数人可适应

  增设制氧系统是青藏列车的一大特点,行车过程中,客车内的各个车厢内均采用了弥散式供氧,即把氧气均匀地注入车厢,并始终保持23%的含氧量。

  记者在两天的采访中了解到,对大多数乘客而言,这样的供氧量已足以保证他们的正常呼吸,只有少部分身体略微虚弱的妇女和小孩需要使用吸氧管进行“分布式供氧”。昨日,记者在车厢中穿梭了两遍,采访中,使用了吸氧管的乘客均可以与记者自由交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他们表示,选择吸氧管的原因只是,“这样舒服点。”

  不过,昨日列车员还是提醒乘客,尽量主动适应高原的环境,不要过量吸氧,否则下车后反而会造成高原反应。

  其他特殊设备——经受住考验

  作为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行驶的列车,“天路”列车上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先进装备。昨日,记者了解到,这些设备全部运行良好,经受住了首次进藏的考验。

  高原上紫外线很强,不过,昨日旅客站在车窗边上欣赏风景持续10多个小时,没有人出现不适症状,这都要归功于用于克服高原地区强紫外线的辐射的防紫外线玻璃。该列车特意在车窗玻璃夹层内加入了防紫外线隔膜,以及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车体外露橡胶件,保证了旅客在高原列车上免受紫外线伤害。

  此外,列车的密封性能也经受住了考验,沿线的强风沙与风雪没有对车厢内的乘客构成任何威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