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不能在理财中缺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6:40 舜网-济南日报

  林金芳

  贷款意愿强烈与理财知识匮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财富管理的一道难题。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将近九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环利息,四分之三的学生算不出银行贷款利息金额。在超前消费逐渐成为潮流的今天,有人认为,理财知识的普及急需提上日程。

  其实,何止是当代的大学生,“挣多少就花多少”的月光族,“不敢消费害怕生病”的“房奴族”,“不愿工作整天闲晃”的“啃老族”等等,都不同程度上地存在“财商”上面的弱智。能不能算出银行贷款利息金额,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与“财商”的关系倒不大。财商,指的是一个人正确认识金钱和使用金钱的能力。人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不是为钱而工作,而是让钱为你工作,这,就是财商的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每张信用卡都刷爆了,甚至沦为银行的打工仔,这首先说明,你是一个“财商”不足的人。现在,台湾地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卡奴”。顾名思义,“卡奴”,就是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在台湾,有上百万人为利滚利的信用卡债务所困扰。“卡奴”的产生,除了经济、社会成因之外,个人理财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方面:他们过分地透支了自己的支付能力。如今在大陆出现的房奴,与卡奴如出一辙。如果说房地产市场不健康是催生“房奴”的一大成因的话,那么,理财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财商不足,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无关系。在国外,理财教育一般都是从娃娃抓起,比如美国,在小学有着明确的理财教育目标,一般说来7岁要能看懂价格标签,8岁要知道存钱,9岁能制订开销计划等等。相比之下,我们的“小祖宗”们则过多浸淫在“书堆”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乃至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在理财方面依然一塌糊涂。

  中国的理财教育原本源远流长,春秋时期的范蠡就是理财的典范,后人将他的经验总结为“经商理财十八则”,“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等,这十八则,是中国民间长期以来进行理财启蒙教育口耳相传的范本。然而,在长期“重农抑商”的政策下,我国的传统理财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成就。就是到了现在,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最主要的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依然是主流观点。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理财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是空洞的说教多,实际操作少,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

  加强个人理财教育,按道理说,应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理财,作为未来个人的生存本领,是一个人最具现实需要的能力。理财教育是为学生适应将来的世界作准备、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缺席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致富要有财商,有了猜商,一个人才会大气,视野才会宽阔,出手才会慷慨,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显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就是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