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6: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一场划时代的农业变革——郑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中州腹地郑州,称得上物华天宝。黄河中下游分界于此,中华农耕文化发祥于此。在新郑裴李岗,人们发现了8000年前农作物的种子;在郑州城东北的大河村,人们看到过5000年前原始耕作的遗迹。在这嵩山脚下、黄河之滨,先祖们曾胼手胝足地仗耒耜,种粱粟,张网罟,驯家畜。薪火相传,绵延数千年。在新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郑州与时俱进,成为农业大省河南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如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以养鸡种菜小而全的农业经营方式,在郑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以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郑州,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的道路上,大步流星——

  引子:省委书记殷殷寄语,郑州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的省会,中国第八大文明古都,全国重要交通、通信枢纽,物流中心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现辖五个县级市、一个县、六个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郑东新区。郑州市耕地面积444万亩,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郑州市农业在农业大省河南历来举足轻重。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市的农业发展十分关心。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调研工作时明确指出:“郑州市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全省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省委书记的指示,高屋建瓴,为郑州市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加快郑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结合郑州实际,制定了《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明确了郑州现代农业的建设构架,在空间布局上,以市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圈层分布,提出了以都市型农业、近郊型农业和远郊型农业三个不同产业带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构思。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按照“三个圈层”的构思,郑州市以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动力,以创汇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以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实现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新突破,不断推进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5年全市建成5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6家、省级16家、国家级4家。2005年郑州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2005年郑州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3%。这一切都说明,郑州市的现代农业已经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郑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也引起了全国关注,仅2005年,市农业局就接待全国人大、政协、农业部、外省市等各类考察、调研活动87起,其中国外考察团7起,省、部级以上领导带队的考察和调研活动37起。2005年8月,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会议上,郑州市农业局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授予农业产业化“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发展现代农业强筋壮骨

  镜头一:2005年春节刚过,其他地区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郑州市的大批农民就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市农业局举办的专业合作知识培训班,学习农业专业合作知识。“俺搞农业生产也需要‘充电’,这种专业合作知识培训太必要了!”不少农民反映。

  镜头二:6月5日,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草莓生产者合作社社员李发祥拉住记者的手,情不自禁地为这个合作社“表功”:“过去俺的一个草莓大棚一年不过收入四五千块,加入合作社后,去年8月到现在这一季,一棚就收入了一万多块!合作社的社员都和俺差不多。”6月初是草莓卖完的时节,在该村走一走,农民户户沉浸在获得好收成的喜悦中。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生产组织,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几百年来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在承包地块细碎、规模超小的家庭经营条件下,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过渡的迫切需要。

  早在2000年,郑州市就开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帮助、扶持专业生产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40个。2005年以来,市农业局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书栋亲自授课,向局干部职工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知识、国家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等,带领大家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学习,参观农业部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局干部职工中培养了150名辅导员。二是制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的基础材料。考虑到农村条件差,市农业局印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书、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等文献资料,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三是辅导组深入村组农户指导建立合作社。150名辅导员组成40个辅导组,到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市)区,深入村组农户辅导合作社基本知识,按照程序指导农民建立合作社。四是加强合作社管理。市农业局选派辅导员定点联系合作社,指导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办社原则规范运行。五是注重总结经验。定期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议,促使各合作社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发展水平。截至2006年6月底,全市共建立2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514户,覆盖461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8%。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中牟县姚家乡春岗村草莓种植农户,在市、县农业局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组的指导下,2005年4月自愿成立了草莓生产者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统一购进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统一为社员提供无公害生产技术等培训和服务;社员大会讨论制定销售协议,社员的草莓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合作社多方面收集市场信息,研究行情,成立合作社草莓全年的平均价格每公斤8元,比2004年的5.72元高出2.28元,春节前价格最高时达到每公斤21元,是多年来价格最好的一年,实现了社员利益最大化。2005年6月合作社还在工商局注册了“春峰”牌草莓商标,并在春岗村土地取得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的既有基础上,申请了草莓无公害产品认证。这个草莓生产者合作社有108户社员,种植草莓320亩,2005年4月以来,销售草莓5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25.3万元。2005年社员家庭人均纯收入9500元,比上年增长1.03倍。荥阳市农业部门在注册、用地、用电、交通运输、标准化生产、税收、项目和资金方面

  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

  展提供便利,目前该市已发

  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

  个,涉及小麦、红薯、养殖、

  林果等各个方面,合作社社

  员收入大大高于该市农民

  人均纯收入。

  2005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等领导到郑州视察工作,对郑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10月,农业部召开全国1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工作会议,郑州市农业局陈书栋局长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地市级农业局长在会上发言,介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农业部负责同志指出,郑州市通过培训辅导员队伍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创造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郑州模式”。会后有6个省(市)分别派出考察团到我市学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

  二、区域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站,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镜头一:过去,郑州市各县(市)农业局科技站门前,门可罗雀,“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撒胡椒面”、各自为战式的科技服务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镜头二:今年3月,荥阳市刘沟村石榴种植户刘普选,望着自家石榴园里满目的榴花,喜不自胜地说:“俺这六亩石榴,都是‘河阴铜皮’、‘河阴软籽’、‘突尼斯’,金贵着哩!今年收成一定孬不了!这还多亏了‘中心站’的‘财神们’呢!”“财神们”就是设于该村的邙岭石榴技术服务中心站的农业局科技人员,他们依据当地土地情况,合理布局,已发展石榴种植园区2.53万亩,极大地推动了农民增收。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郑州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例如,中牟县7个乡镇的大蒜达到35万亩;新郑市4个乡镇的大枣达到15.3万亩;新郑、荥阳两个市连片种植的优质麦达到68万亩,占全市优质麦面积的69.4%,2005年全市畜禽规模饲养的畜产量已占全市畜禽总产量的62%以上。面对新形势,农技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在那些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地方,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市县两级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站,为现代农业服务。

  2005年,郑州市农业局依托省会雄厚的科技实力和逐年增加的财政支持,锐意创新,在全市建立了23个农业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站,全部达到了有办公地点、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设施,能够高效开展工作。经过一年的实践,中心站在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催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全市建立的14个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共辐射服务各类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36个,组织和带动农户12661户,存养生猪31.32万头、存养禽类221万只、存养奶牛15926头、存养肉牛806头。在中心站的指导下,新郑市建成了总投资达4800万元、占地160亩的枣制品加工项目,年产枣制品1.2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带动周边2.5万户农民发展大枣生产基地3.2万亩。市农业局还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畜牧业良种繁育中心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等六大中心,在农林科学研究所建立了现代化组培中心,在蔬菜所建立了蔬菜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为各类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

  今年3月,农业部在郑州市召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专题研讨会,会上,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李立秋说:“地市一级农技推广改革,郑州市农业局先行一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很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让现代农业如虎添翼

  生产优质、高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市农业局坚持实行从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把好关,确保居民的食品消费安全。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44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005年郑州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突破100万亩。全市共有76个农产品通过产品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农产品43个,有机农产品6个。有机农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结束了河南省没有有机农产品的历史。

  严格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管理。郑州市有97个农贸市场,72个农产品专卖店、连锁店和超市,3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3个水产品批发市场,在这里流通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郑州市400万居民的日常需要,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运往祖国的西南和北方地区。市农业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实施了“四项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市场准入制。2003年以来,相继实施了蔬菜市场准入、猪肉市场准入、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业局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检测点,进行质量检测,做到“逢进必检”,合格者才准予进入市场销售,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农产品进行销毁。二是基地通报制。对各县(市)区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出的不合格农产品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通报,及时改进工作。三是摊位公示制。对批准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要求在摊位显著位置悬挂农产品标示牌,标明品种、产地、进货渠道、进货时间等,还要悬挂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四是抽检督察制。市农业局每天出动3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对各个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复检、对农产品质量自检结果进行复查,以确保各个农贸市场把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落到实处。2005年8月,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郑州市农业局作为唯一的地市级农业局作典型发言,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指出:“郑州市农业局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检测室开展经常性的检测工作,促进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是一种较好的监管方式。”

  2006年,市农业局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制定完善100项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30万亩,完成75个蔬菜样品、1.2万个猪肉样品的检测任务。

  四、“三位一体”产业扶贫,让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郑州市的革命老区多处深山、浅山和丘陵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郑州市农业局把搞好老区扶贫工作,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2005年,郑州市农业局和市老促会一起,在该市老区选择5个村,实施以发展畜牧饲养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建设户用沼气池为内容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工程实施1年,5个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养猪户户均增收2930元。例如,巩义市郭峪村由2004年的15个养猪户(养猪10头以上)增加到2005年的30个,2005年新增养猪量670头,养猪收入增加10.05万元,养猪户平均增加收入3350元。市老促会领导撰写了以“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等省市8位主要领导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三位一体”产业扶贫的经验。

  2006年,郑州市农业局与老促会联合,继续实施“三位一体”产业扶贫工程,选择11个革命老区村和贫困村做试点。4月1日召开郑州市产业扶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部署了“三位一体”工作。

  郑州市按照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扎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和经济发展新形势,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现代农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业绩!

  本报记者刘哲本报通讯员荣姣凤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右二)认真听取新农村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

  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才(右一)深入山区农户品尝高氟水,解决群众饮水难。

  郑州市委副书记康定军(前排左)在市农业局局长陈书栋(前排右)的陪同下视察农情。

  郑州市副市长王林贺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指导工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专题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