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橡果国际孵化“品牌”的恶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7:07 大众网-大众日报

  知道“橡果国际”这个公司的人也许并不多,但是听说过“好记星”、“背背佳”和“爱普泰克网E拍”等产品的一定不会少——那些电视直销广告,每天都在狂轰乱炸,似乎坚持要让观众听觉和视觉都疲劳为止。而橡果国际正是这些“品牌”背后的操作者。

  据最新一期的《财经时报》报道,“好记星”,这个成本仅仅为100元的产品,零售价竟然卖到了998元。据报道,许多消费者在被狠狠地忽悠了一把之后,纷纷向有关部门投

诉。有人则打算考虑向法院提出起诉,状告橡果。

  橡果国际的“品牌”经营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它通过广告轰炸,迅速提升品牌的影响,然后以高价售物,快速回收成本,当消费者发觉上当开始抛弃这些“品牌”时,操作者已经盆满钵溢——有消息说,迅速成功的橡果国际要去美国纳斯达克申请上市了。

  不知情的读者也许会说:人家经营“品牌”没什么错啊。是的,如果橡果国际安分地去建设自己旗下的那些“品牌”,当然是没错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所谓的“品牌”往往都是低质价高,冲着“品牌”神奇功效的消费者实实在在地被糊弄了。而狡黠的商家故意将“橡果”这个公司名与其旗下“品牌”剥离开来——即便所谓的“品牌”死掉了,橡果国际却可以照样好好地活下去,并开始经营下一个“品牌”。

  仔细看看橡果国际的“品牌”经营链条,人们会发现这个过程是如此意味深长。橡果往往选择具有亲和力的当红明星代言产品,然后花重金在电视台播放直销广告,而产品的功能描述被一再夸大——如此攻势之下,缺少鉴别力的消费者上当就顺理成章了。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是必须提出来的。其一,橡果国际、代言人以及广告播出机构之间,事实上形成了利益同盟。在利益的蛊惑下,夸大的广告宣传一路绿灯,直达观众;其二,有关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如果说事先并不知情尚可理解的话,在许多消费者开始投诉之后,监管部门应当补位。

  一位橡果的高层曾称:如果这种模式成功,橡果国际将有可能成为一台强大的品牌孵化器。在某种意义上,他说的并没有错。可是在如此变味的“品牌”经营战略下,橡果国际将会孵化出多少恶果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