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徐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9:23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孙伟庆 伊茂林 实习记者沙红翠长城连接两岭口三个多月的探访,也许是因为早已习惯爬山了,记者攀登徐山这座海拔只有78米的小山,直觉得一抬腿就到了山顶。向东大约千米的地方就是浩瀚的大海,站在山顶,远处的海浪波涛似乎清晰可闻。尽管不时能看到林立的巨石,但徐山实际上是座土山。靠近大海,空气湿润,山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物。成片的梯田里是附近农民栽种的果树,一条仅容一辆车进出的小路将果园分在了两边。同行的黄岛区文化艺术中心的李居发介绍说,这条小路就是齐长城遗址,过去人们不知道保护

,铲的铲,平的平,坍塌的墙体不是被压在路下就是被铲到田里,只有一段十几米长、一两米高的原始齐长城保护了下来。顺着李居发手指的方向,果然有一段突兀粗糙的墙体横卧在小路一旁。十几年前,黄岛区立起的一块“齐长城遗址”标志碑在这段墙体的一侧。

  当年自西向东横亘整座山头的齐长城就只剩下眼前的这一点了。

  在“齐长城遗址”标志碑东西两侧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两片面积不大的平地。据李居发介绍,这里是左关的东西两个城门遗址。徐山是齐长城沿线最东边的一座山,左关是齐长城最东边的关口。地处齐国东南边境又靠近大海,没有战争时还承担着对南部诸侯国贸易的任务,有人认为,2000多年前齐国的左关,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海关。当地村民对左关东西两个城门俗称“东岭口”、“西岭口”,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遗迹尚存。

  徐福石屋徐福井当地人说,徐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药山,山上遍地野生的植物中有柴胡、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传说这些药材都与秦朝方士徐福曾在此山采药、炼丹有关,徐山也因此得名。徐福当年生活过的石屋和取水的井遗迹尚存。

  牛王庙村77岁的潘大爷对家门口徐山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他不仅为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当过向导,还曾为许多日本友人作过解说,是当地出了名的编外导游。在他陪同下,记者很快找到了徐福石屋遗址。除了一面陡立的巨石和巨石前散落的石梁、石块外,就只剩下一块“徐福石屋”的标志碑了。据潘大爷回忆,石屋全是用巨石垒成的,屋内有石炕、石桌,还有一直通到屋顶的石头台阶,从屋顶的天窗出来就能到达石屋背靠的山上。屋顶上还有几块天然形成的石头,远远望去呈“福”状。传说当年徐福就住在这里采药炼丹。潘大爷小时候还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石屋里捉迷藏。

  “文革”中石屋被完全毁掉。

  走下山来,山沟内有一古井,井沿上的石头是村民后来垒上的。据说徐福当年就是从这眼井里取水饮用。记者在现场看到,井里至今有水,水面离地面不过一米多,投一石子下去,从溅起的水花和发出的声音看,井里的水也是浅浅的。潘大爷说,水是从山上的土壤、石缝里渗出来汇集而成的,山上没有污染,这是纯粹的矿泉水,直到十几年前,村里家家户户还都到这里挑水喝。

  童男童女何处寻在徐山采访,当地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入海寻药一去不返并最终到达日本的故事。相传徐福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他同情百姓,乐于助人。统一六国后,残暴的秦始皇到徐山东南部的琅琊台寻求长生不老药时,曾把许多找不到此药的方士杀害。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百姓的伤亡,徐福从徐山赶到琅琊台,毛遂自荐愿为秦始皇到海上的仙山寻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几年后,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诈称海中的大鲛鱼十分厉害,船只难以靠近仙山,须派善射者同去,射杀鲛鱼才能上岸求药。若能带上众多纯真无邪的童男童女前往求药,药效会更加灵验。于是,泰始皇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3000人以及百工巧匠、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求药。

  徐福经过长久航行,没有找到不老药却发现了一个岛屿,就在这里居住下来,这个岛屿传说就是现在日本的九洲。长生不老药没找到,返回恐遭杀身之祸,徐福便率众人长居于此,不再返回。

  徐福等人向岛上的居民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冶炼、制盐技术,还教给他们医疗技术等秦朝先进文化。时至今日,徐福还深受日本人民的尊重。据牛王庙村的村民介绍,每年都有不少日本友人来徐山寻根祭祖。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到了近现代,日本在军国主义势力的控制下,对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曾经饱受战火之害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与睦邻友好的重要,珍重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面对和平发展的天下大势,日本那些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极右分子,累次三番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不正是一幕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丑剧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