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藏三日 亲历天路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9:35 北京日报

  "北京-拉萨"第一列火车昨晚抵达拉萨站。本报记者自7月1日20时40分从北京西站登上"T27"次列车,至昨晚20时50分到达拉萨。48小时、4000多公里,雪山、草地、美丽的喇嘛庙,可可西里、唐古拉山、沱沱河……这是一次神奇、圣洁、美妙的旅行……

  一条洁白的哈达把北京和拉萨连接起来。

  一列钢铁巨龙让沉寂千年的高原有了汽笛的天籁。

  一根情感的纽带串联着雪域的昨天、今天、明天。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祖国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青藏铁路,新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当青藏铁路第一次进入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以来,这条通往世界屋脊的铁路便一直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无数的人们为祖国铁路版图的完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的夙愿终在今天实现。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的哨音仿佛仍在耳边回响,几万名建设者在千里青藏线上克服了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奇迹。

  百年梦想、五十年测绘、五年建设,一条条铁轨、一排排枕木、一颗颗钢钉、一座座车站在千里高原上无声地诠释着青藏铁路。

  昨天已经过去,青藏美好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记住青藏铁路,记住所有的一切。

  7月1日

  登上车厢进入藏乡

  7月1日20时40分,通过类似于乘飞机的严格安检后,记者顺利登上北京西站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列车外观绿底黄条,和普通列车没有区别。

  走进车厢,不同之处顿时显现在记者眼前:崭新的藏红色地毯铺在脚下,车门左手侧的提示牌用藏、中、英3种文字书写着“格尔木-拉萨段禁止吸烟”,提示牌的颜色也是藏族传统的深红色。列车内每一块提示牌都是用3种文字,提示牌的顶部还被特意印上一排白色方块,整个提示牌看起来就像是藏式房屋。

  除了提示系统,洗脸间最具藏族风情。宽大的洗脸间可同时容纳3名旅客洗漱,洗脸盆上方的雪莲花形状的镜子充满了浓郁的藏式风格。在卧铺车厢里,衣服挂钩背板上一条棕色装饰带提前把旅客带入了藏乡。

  宽敞的餐车能容纳44名旅客同时用餐,在餐车两侧设有液晶电视,旅客在餐车内用餐时,可随时观赏到精彩的电视节目,特设的酒吧台里的各色酒让人尽情品尝。餐车厨房内饰仍然以藏式为主,黄白相间的杯垫绣着藏文化的图案。

  媒体大战用电超负

  7月1日晚,记者登上从北京开往拉萨的首班车。在经历了20多个小时后,发回京藏首车第一篇报道。

  媒体大战在硬卧车厢,每12个铺位享用一个电源插头,所有记者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

  7月1日22时,突然停电,经确认,是媒体记者用电量超出列车供电负荷,导致列车配电短路。经过3个多小时的维修,供电终于恢复了。

  记者所在的4车厢为媒体车厢,来自北京、台湾、天津、河北、福建、厦门等地媒体的60名记者上车第一件事就是将当天的稿件发送回所在媒体。多家电台的记者由于要电话连线做现场报道,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手机屏幕,一段2分钟的现场报道由于信号不好,要反复拨打若干次电话。

  三天假期游览西藏

  来自河北省衡水发电厂的谭吉无疑是首列京藏列车上最幸运的人,他买到了这趟车的第一张票。说到自己的西藏之行,谭吉感到既兴奋又无奈。“如果按我的想法,至少要在西藏玩上半个月,但单位工作离不开,领导只给了3天假,没办法我只能到拉萨后乘飞机取道北京回去。”

  尽管时间短,谭吉还是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下火车先排队买布达拉宫门票,然后上午去桑泽寺、色拉寺,下午去大昭寺、小昭寺,第二天上午去布达拉宫,中午赶快乘车去机场,以便在晚上回到北京,不耽误工作。

  藏民发病特准下车

  就在记者采访买到第一张票的谭先生时,一件意外事件发生了:13车厢一位老太太突然发病!列车广播不断播送求助信息,希望车上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提供帮助。此时,列车已经接近石家庄车站。

  这位老人是西藏人,上车前就知道自己身体不太好,还随身携带了心电图仪。车上乘务员告诉记者,上车时并没有发现老人有什么异常,但车行40分钟后,老人的脸色开始难看起来。经过心电图仪检查,证实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突发。情况紧急,车上并不具备抢救的条件,也没有准备这方面的急救药品。而按照运行图,T27次在石家庄站并不办理上下旅客业务。怎么办?列车长当机立断:特准送老人下车救治。车上工作人员迅速与即将停靠的石家庄站联系,准备救治。列车准时停靠在石家庄站后,车上工作人员迅速将发病的老人送下车。

  7月2日

  第一考验耳鸣头疼

  7月2日上午,列车抵达西安站,此时室外的温度为28摄氏度,车内却恒温24摄氏度。工作人员介绍,24摄氏度时,人体感觉最舒适,列车每节车厢可根据旅客需求调节温度高低。列车在西安站首次机车分离,更换了新的内燃机车,16时到达兰州,第二次更换新机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列车到格尔木后,将换上美国GE生产的内燃机车继续牵引,同时还将增加一辆发电车来牵引车辆。48小时的旅行中,列车需3次更换机车。

  耳鸣是对旅客的第一个考验。过了西安,进入甘肃省后,盆地行车和频繁的进出隧道使得乘客和来自国内外的记者的耳朵感到极不适应。据粗略统计,从12时到15时,列车共进出了约30个隧道。“耳朵觉得刺痛,好像飞机下降的一刻,潜水时的感觉。”不少乘客都反映耳鸣、略微头疼。此时一路手机无信号,记者的移动上网卡也时断时续。

  中午12时,甘肃天水,行程中首次出现了云雾。透过玻璃窗,远处浓雾环绕着群山,形成云朵状,远远看去,像一团团蘑菇,与山上郁郁葱葱的绿色层峦起伏。

  卧铺床头氧气供应

  在卧铺车厢,每名旅客的床头都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方盒,这是“供氧口”,列车到达格尔木后,乘客打开盒盖,便有源源不断的氧气供应,旅客头探入出氧口就可吸氧。

  在11车厢硬座,记者看到了本节车厢最小的两兄弟乘客,一个2岁半,一个3岁半,孩子们玩得正兴致勃勃。他们由爱好旅游的父母带上车,将要跟车到拉萨。“孩子们享受了半价票,全程不到200元。”父亲告诉记者,他和孩子的妈妈结婚前曾经沿青藏公路去过西藏,虽然没有买到卧铺,可硬座人少,晚上孩子和大人都能躺下来睡,挺舒服的。“孩子们除了北京近郊,没出过远门,我们准备出国定居了,出国前想给孩子留下祖国最美的回忆。”

  7月3日

  餐车探秘面条难煮

  3日凌晨3时20分,记者走进餐车狭窄的空间,在朦胧的夜灯中看到,两眼凹陷的黑色灶体正好适合放进铁炒锅。还有一眼平底灶,据厨师介绍这是专门用于熬汤的。在三眼灶旁,还有一个炸锅。“如果有旅客朋友想吃类似肯德基的炸薯条,我们随时可以提供,平常时候我们就用它炸鸡块、炸鱼。”灶台上面是大功率排风扇,可以确保餐厨人员免受油烟之扰。

  在左手边,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餐厨电器——高压电蒸锅,全车乘客吃的米饭都由这个电蒸锅蒸出来。这个有两立方米大小的蒸锅已经快蒸熟一锅米饭了。“现在还可以,再过2个小时过了格尔木车站,列车驶入高原,车上就不能煮面条了。因为高原沸点低,面条熟不了。”厨师小张面对记者的提问,显得十分不好意思。“昨天我们还做了面条,你现在想吃我们就做不了了。”

  三车牵引爬坡高原

  又经过2个小时的运行,由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特快列车提前40分钟,于3日5时33分进入青藏铁路二期起点站格尔木车站。格尔木车站是京藏线全程三个重要大站之一,列车将在这里更换火车头并集中排污。

  清晨的格尔木,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片片黑色的云彩边,启明星仍在闪耀。列车一进入站台,早已守候在一旁的柴油供应车迅速将输油管接到空调发电车上,为列车提供燃料。

  记者在6时20分再回到柴油车边采访时得知,这辆柴油罐车一共为T27次列车补充了2600升柴油。列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柴油足够列车开到拉萨使用的了,车上决不会有断电之虞。

  列车抵达格尔木车站10分钟后,原车头便与车厢分离,三辆美国生产的柴油机车从铁路的正前方缓缓驶了过来。

  记者来到车头边,列车司机告诉记者,这三辆机车每辆牵引力为2300马力,三辆共6900马力。之所以使用三辆机车,是因为接下来的“格-拉”段桥梁多,坡度大,需要的马力强。只有这种车适合在青藏铁路上安全行驶。“这种车不仅马力大,制动性也好,功率损耗小,已经在秘鲁4700米线路上成熟使用了多年。”

  可可西里藏羚信步

  7时53分,乘客首次看到雪山——玉珠峰,全车乘客欢呼雀跃。

  在车厢里,记者看到,连绵不断的昆仑山,山顶的雪峰与无边的云连成一体,分不清边界。远远望去,云仿佛成为了雪峰的延伸。雪峰下,低矮的丘陵上覆盖着一层绿色的“草衣”。

  列车在8时50分进入了可可西里地区。9分钟后,同行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忽然惊叫了起来:“我看到藏羚羊了!”随着她的喊声,全车旅客把目光都集中到车左面。“我看到了藏羚羊的白屁股,哈哈!”车厢内顿时一扫刚才因缺氧带来的沉闷气氛。车边上十几只浑身长满棕黄色细毛的小家伙也成为了全车旅客的“高原宠物”。

  电脑缺氧两字死机

  列车行至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车站时,记者的笔记本电脑开始发起了小脾气,刚敲两个字电脑就死机了。记者随口一问,原来其他的记者笔记本电脑也都存在同样问题,一时间,所有记者对外联络和工作都中断了。列车继续前行,在通过风火山隧道后,记者又能重新启动笔记本电脑了,可好景不长,没过5分钟,笔记本电脑再次罢工。

  青藏沿线遍插国旗

  20时32分,列车到达拉萨市当雄县内。铁路两旁,藏式小村,炊烟袅袅……家中的主妇又要开始准备晚餐了。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里,记者突然发现,村子里所有的村民住宅上,都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藏族村民们都忙着赶自家的牦牛和藏羊回家,不少村民看到火车通过,都友好地向车上招手。附近村民护路队员则在自己岗位上注视着我们,目视火车的远去。在铁路旁执行任务的武警战士和警察则抬手向列车敬礼。

  记者在车上电话采访了当雄县委书记董玉峰。他说,现在铁路又通了,给藏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把藏民们的畜牧产品牦牛肉、牦牛奶运下高原,卖出更好的价钱。牧民们直接从青藏铁路开通中受益。所以,牧民群众纷纷插上国旗,表示对青藏铁路开通的庆贺。

  ▲一名游客在拉萨站接受西藏传统的欢迎礼节。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世界屋脊”开启通向繁荣的“快车道”。本报特派记者饶强摄RJ194

  ▲列车从布达拉宫前驶过。

  ▲由北京西站开往拉萨的首列T27次旅客列车到达拉萨火车站。新华社记者嘎玛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