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生自杀庭审老师喝彩 教育怎么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05 浙江在线

  编者按:据7月3日新华网云南频道报道,浙江温州市第七中学未满16岁的女生吴雯雯,因为被班主任老师拒绝参加期末考试而投水自尽,吴雯雯的父母以“非法剥夺考试权”、“管理不当”等为由将学校和老师告上法庭。但在法庭的审理过程中,当被告的代理律师做了学校和老师“不承担法律责任”辩护发言后,“告方来参加旁听的五六十名老师代表竟然集体热烈击掌喝彩”。点击查看相关新闻〉〉

  花季女生跳湖自杀,老师庭审时喝彩,是学生的悲哀?还是教师的无奈?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欢迎来这里发表你的看法〉〉

  【网民观点导读】

  网友寄语:天堂应当纯净,没了分数,没了嘲笑……

  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吴雯雯有伤自尊的行为方式,是吴雯雯死因的直接诱因。面对一个如此纯净、年轻生命的凋谢,老师还能如此作为,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悲愤!

  对在法庭上校方来参加旁听的五六十名老师代表集体热烈鼓掌喝彩表示愤慨,他们不配做人民的教师,建议温州市教育局追究责任。对于死者,这五六十名老师代表将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

  面临即将考试的考生,老师要求她扎好头发再参加考试是一种越权,事后以过时为由禁止该生进入考场则是一种迫害。就算是学生错了,面对她的不幸逝去,老师竟然集体喝彩,良心何在?师德何在?

  批评和帮助可以并行不悖,如果用知识分子刻薄的态度来刁难涉世不深、天真烂漫的学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悲剧。老师,你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是学生的敌人?

  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

  老师鼓掌不是说老师不同情那个学生,只是对律师说法的一种赞扬,又有谁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呢?

  看来很多网民不了解学校和教师的无奈,教师的压力真的难以想象。建议体验学校教师的生活后,再发言。

  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整个社会给老师、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了——这才是关键。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同样,同情与宽容也应该是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愿这“掌声”能警醒更多的麻木与良知……

  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算是职业病吧。只注重做事,不注重做人。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却不知道分数是怎么提高的,维护师道尊严,以说一不二为榜样,以学生害怕为标准,同事之间进行攀比。知道要爱学生,但在实际中又不能把握分寸,不懂得学生怕什么不怕什么,结果事与愿违。当好老师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教学技术,学历高的未必在学校学到什么做人经验,师范教育没有教会学生什么才是教师的灵魂。比如,一个富人或明星必须做好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其事业。否则难免事事不如意,只能不断的生学生的气,几年下来,把自己气出心理疾病来还不察觉,还自以为是洋洋自得的呢。

  女孩的自杀有其自身的心理因素。这起事件凸显了我国当前学校及家长教育的盲区:只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及生存教育,教育出的学生必然是高分低能,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难以保护。

  教育现在是存在问题,但是个别人全盘否定教育,也是不对的。有一点我想大家都是同意的,那就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是面临改革的时候了。

  【一语惊人】

  五六十名教师为什么会集体冷血?

  我理解那些老师们为什么会鼓掌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市场交易关系而已。他们出售了教育服务,学生及其家长则为购买这种教育服务付钱,打官司,也不过是消费者和教育服务的出售者之间的一种市场纠纷。如果说交易时是“双赢”的话,那么打官司的时候,就是“零和”了。所以当老师们听到代理律师的精彩发言,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此赢得这场游戏时,他们当然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了。至于死了一个学生,那不过是一个心理脆弱的“消费者”自寻短见,又有什么必要放在心上呢?

  记得闻一多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民族政治可以腐败、经济可以腐败,但教育不能腐败。如果一个民族的教育和知识分子也腐败了,那这个民族就从根本上垮掉了,相反,只要知识和教育还没有腐败,这个民族总还是有希望的。那么什么是教育腐败?闻一多没有说,大概他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吧。

  而在我看来,最大的教育腐败,就在于把教育服务完全看作一种商品,哪怕这种商品的价格受到了国家严格的规范、是低廉的甚至免费提供的,都属于一种根本性的腐败。因为只要把教育服务看做是单纯的商品,那就一定会出现冷血教师,因为他会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而这样的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会不会有爱心,会不会有健全的人格,会不会在关键的时刻为国家、为民族、为父母、为他人有所担当,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也就不难想见了。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