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住宅私有率逾80%凸显供需矛盾 房价被逐利者推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26 中国新闻网

  

住宅私有率逾80%凸显供需矛盾房价被逐利者推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06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业季报》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稳步回落,预计全年增速将在20%左右的区间上下浮动;房价总体上将维持稳中上涨的态势,年均涨幅将维持在5%左右。中新社发 老罗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7月4日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3日,建设部公布“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中国城镇住房建设继续较快发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26.11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83.2平方米,住宅私有率更是高达81.62%。

  不过,房地产业人士表示,持续增长的数据背后也隐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特别是过高的住宅私有率,成为房价被逐利方不断推高的因素之一,楼市调控应当提倡理性置业。

  “查阅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的22.79平方米升至2005年的26.11平方米,显示了中国城镇住房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表示,“同时,83.2平方米的户均住宅建筑面积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对住房的主流需求,国家调控楼市、提出大力发展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也是有依据的。”

  引人关注的是,至2005年底,中国城镇私有住宅建筑面积为87.9亿平方米,且住宅私有率从2002年的72%升至81.62%。

  “住宅私有率的提高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住房的市场化发展是成功的,居民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且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资产,而另一方面,多少量的私有住房才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市场的发展有利的,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陈晟认为。

  的确,自2004年我中国城镇住宅私有率达到80.77%开始,业内就有不少人士指出,城市化造就了一大批商品房消费人群,推动中国的住宅私有率高居世界前列,但一些旺盛的非理性需求也导致了一系列矛盾的产生,房价被逐利方不断推高,社会和谐也遭受严重挑战。

  “与发达国家的住房私有率比较,如美国为68%、英国为67%,中国的数据是非常高了,但这也预示着我们倡导住宅梯级消费、发展住房社会保障的成长空间。”陈晟表示,“中国住宅私有率的提高与居民的置业习惯有关,政府调控楼市的任务除了调整供需、规范市场、稳定房价,更包括保障低收入人群居住需求,提倡理性的置业观念,如引导购房能力不足的人群先进入租赁市场,以缓解供需矛盾。”(李和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