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宜资”逼退“宜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48 红网-三湘都市报

  ■孙正龙

  去年年初,北京市明确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当即引来上上下下一片喝彩。现在,一年半过去了(离2008年也更近了),北京市政建设人没少投入,钱更没少花,但多种评估却一致表明:北京“宜资度”领先全国,而“宜居度”却是大幅倒退。(《中国青年报》7月3日)

  我敢说,其“宜居度”大幅倒退的现象,决不是北京所特有的。诚如许多网友所说:这种大幅倒退是“通病”,是“普遍现象”。

  应该承认,各地和北京一样,大多在“宜商”“宜资”上做足文章,而且大多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他们大多以“超常规”“跨越式”为口号,以GDP为惟一考核指标,可以立竿见影的“招商引资”自然也成了新宠,甚至成了“第一政绩”。在这样的力度和强度之下,“宜商”“宜资”的观念、氛围、条件都得到大大加强。而在大量引进资金、企业的过程中,土地逐步被开发、圈占,本来的“生态城市”也逐步改变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宜居度”自然要逐步萎缩。

  和北京一样,高昂的房价也让各地的“宜居”水平大打折扣。开发商也说要搞“宜居建设”,但这么昂贵的房子怎么“宜居”?城市公共管理意义上的“宜居建设”,应该着眼于帮助购买力有限的“穷人”去改善居住条件,而不能像开发商那样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富人”身上。

  诚然,经济发展了,城市才会更加现代化;但城市首先是供人居住的,是否“宜居”当是第一要义。但愿为政者能谨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