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劳动何以成了“假积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2:00 光明网
杨兴俊

  据报载,某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徕“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无独有偶,某教育机构组织的一次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有85.7%的孩子认为劳动没有必要。这些现象,让人吃惊,引人深思。

  记得一首《劳动最光荣》的儿歌,优美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影响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许多人。其中的两句歌词“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赞美劳动的生动教育。这首优秀的儿歌,当今有多少孩子会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本是个浅显的道理,似乎无必要说三道四,浪费别人和自己的时间。然而,眼下成人世界却有一些人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他们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对自认为体面、轻松的工作“欣欣然心向往之”,对普通、繁重的体力劳动嗤之以鼻、侧目而视。在他们眼中,劳动成了“卑贱”、“没本事”的象征,不劳而获成为其人生“终极目标”。他们梦想着撞大运发横财,梦想着天上掉馅饼,梦想着500万元大奖砸中自己。这种好逸恶劳的思想,难免不被成长中的孩子“效尤”。受此影响,孩子们难免不产生错误的劳动观念。

  作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学校,在“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指导思想下,淡化甚至漠视了对孩子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今,不是有一批学校,学生连力所能及的打扫教室之类的劳动也有人代替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外“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之类。在“一切为了孩子分数”的旗帜下,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孩子们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沦为学习的奴隶――端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孩子们身陷书山学海,大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人,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从劳动的角度看,对社会是负担,对家庭是累赘,不是“废人”么?

  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之为人,在于人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对他们不无裨益:不仅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利于形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庭应及时给孩子补上“劳动”这一课,让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劳动最光荣”深入每个人的心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