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育公平:多纠正政策,少谈些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4:51 正义网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经济日报》撰文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袁贵仁指出,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据《中国新闻网》)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实在是个不愿重提的老问题,而教育不公导致的种种弊病也早让我们形成了“审丑疲劳”。即便如此,当我看到副部长站出来谈教育公平时,还是感觉兴奋异常,毕竟民间和学术上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只有获得官方的重视和认可,并将其转化为政策,方能真正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

  但我更希望的是,副部长在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在高度概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方向时,能更多地谈谈现在的哪些教育政策影响甚至阻碍了教育公平的进程,能指出要纠正哪些教育政策,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因为我们看到,虽然引起教育公平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教育政策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现在的教育政策不仅没有积极有效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甚至有很多政策本身就在加剧着教育不公。只有反思这些政策的不利影响,并将需要纠正和改革的政策一一罗列出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进程。

  举个例子来说,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显而易见,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不公的最突出的内容。然而,现在的教育投资往往投入给城里学校的多,投往农村学校的少。城市的学校无论是校园硬件、教师工资,还是实验设备、图书数量、培训机会等,都远远优于农村校。又如我们的重点校、示范校制度,那些被选上的学校,不仅可以依靠政策收取借读费等,还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重点资金支持。教育投入陷入政绩怪圈和利益漩涡之中,让好的更好,将差的学校发展的机会剥夺。本应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事业,不仅没能体现出公益情怀,反而显示出最为世俗、媚俗的一面。而我们的一些教育政策,不仅不制止,反而为其提供依据和保障,这与教育公平显然是南辕北辙。

  要让教育公平走近我们,就应该先破除导致教育不公的政策。而同时,教育政策更要体现出补偿性质,要对那些以前没能获得足够支持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制定相应的补偿性策略。少谈些主义,多反思政策层面该如何完善,惟此方能带来真正的教育公平。

作者:陈铭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