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全民有房”幻景下的“买房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5:43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毕舸

  建设部公布“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住房建设继续较快发展,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26.11平方米,住宅私有率更是高达81.62%。

  如果单看报道,你会觉得中国人确实已经迈入小康社会,之前人们所关注的“买房

难”现象也不过是个伪问题。报道以“美国住宅私有率为68%、英国为67%”为对比,似乎要证明中国住宅私有率“高企”,才是导致房价飞升的肇始之因。

  在近年来有关“买房难”的激烈辩论中,有一种观点坚持认为:恰恰是许多国人无视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追求过大的住房面积和过于豪华的房屋配套,才是他们沦落为“房奴”的祸根所在。而“人均住宅面积26.11平方米”、“住宅私有率高达81.62%”两组数据,更烘托出“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呀”论者们的真理性。

  我以为,“人均住宅面积26.11平方米”、“住宅私有率高达81.62%”并不证明“全民有房”,也无法成为维护“高房价有理”的充分论据。公报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我国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5.46%。这成为推算出“人均住宅面积26.11平方米”的主要数据来源。然而,“人均”往往是一个很能迷惑人的表象,因为在平均值下,所有的“最高值”与“最低值”都被“四舍五入”了。如同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就不如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来得实在。

  如果按照上述数据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早已成为一个“买方市场”,大多数人已经拥有了住房,新售商品房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可事实正好相反,各大城市、包括许多二线城市更像个“卖方市场”、出现商品房被一抢而空的火热景象。

  我们当然应该关注中国人的住房私有均率,这里的“均”,不是平均的“均”,而是均衡的“均”。 平均住房率不是平摊到每个人身上有多少套住房,而是一个比率。从报道可以看出,“四成高收入者拥有两套以上住房”,恰恰映射出六成中低收入者中的住宅私有率,要打一个大的折扣率。也更凸显出“人均住宅面积26.11平方米”的美妙数字,掩盖了目前商品房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在豪宅、别墅盛行,投机风潮高涨的今天,大量所谓“私有住宅”不过是投机商品,随时可能被转卖,继续成为下一个推动房价高位的筹码。

  究竟是国人购买商品房的“贪婪”欲望推动了房价,还是由于缺乏足够社会保障和投资渠道,迫使民众只能选择“买房保值”,也是一个必须厘清的事实。商品房市场有“买涨不买跌”的说法,可这几年房价从来就没有跌过,反而以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态势一路狂奔,由此引发了购房者的“群体性恐慌”——再不买,明天就得付出更高的代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今年前5个月经济适用房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仅为2.6%,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可见,不是购房者不想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购买价位适当的住房,而是房产商和地方政府根本就不供应此类房子。

  “全民有房”幻景下的“买房难”现实是如此鲜明,任何一个不是生活在理论真空中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当然,某些总是试图以某种“过滤性数据”来维护其利益立场的职能部门和专家除外。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 东北新闻网 毕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