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惊闻博士论文答辩费超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6:51 四川新闻网

  ●钞票堆成的论文答辩,在某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暴露的学术浮躁病、学术富贵病,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论文评阅费1000元、答辩费1000元、请外地老师交通费2500元、住宿费1500元、谢师宴4000元、送老师礼物花费5000元……刚进行完博士论文答辩的大连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小林,在整理这次论文答辩的花费明细时愁容满面,这笔费用对像他这样一直求学没有工作的

“穷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目。论文答辩费用飞涨,让很多博士研究生不堪重负。

  请外地老师来回“双飞”、住五星级宾馆、吃海参鲍鱼——面对如此不堪承受的消费,笔者禁不住也有些担心:那些来自贫困地区或低收入家庭的博士研究生们还能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吗?会不会有人因囊中羞涩而毕不了业?

  一场论文答辩就花掉1.5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它相当于5个农民、一个半城市工薪族的全年收入。不难想像,有多少家庭会因为这篇博士论文而陷入更加穷困的尴尬境地,有多少“穷博士”会为这场论文答辩背上沉重的债务。

  科学研究需要成本,尖端领域的研究尤其需要高投入,如果将钱花在科研方面,就是砸锅卖铁四处举债到银行贷款也好理解,但是认真研究一下论文成本的“结构”,我们怎不心忧——1.5万元的费用,请客送礼的人情开支就有近万元,学术品质遭世风污染,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吃海参鲍鱼、住五星级宾馆,高达4000元的交通费和住宿费,咋看也不像两袖清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为,倒像富豪阔少的一次豪奢欢乐游!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某些长期处在温柔富贵乡的“享受型教授”、“娱乐型博导”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让人在心中直打问号。

  学术的庸俗和无效度增大,学术成本的高投入与学术效益的低产出,已成为时下学术圈的主要特点。我国早已跻身世界论文大国,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从1988年的4619篇增加至2003年的29186篇,增长6倍多,但中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始终在24-26位间徘徊,竞争力曲线基本没有多大变化,近年甚至呈下降趋势。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超过13万人,每年“产出”的博士毕业论文可谓汗牛充栋,却鲜有惊世之作。有人专门作过统计,像施里弗、德布罗意、克里克、布拉格父子,以及做博士生期间发现“穆斯保尔效应”的德国青年学者穆斯保尔,获得诺贝尔奖的依据就是博士论文。而反观我们这里——那些由专家学者吃着海参鲍鱼投票通过的博士论文,质量能高到哪里去?!

  钞票堆成的论文答辩,在某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暴露的学术浮躁病、学术富贵病,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张培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