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政务大厅成挂号室源于权力的“伪玻璃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0:00 红网

  “行政审批大厅不能‘只挂号不看病’,也不要变成机械地一收一发的‘收发室’!”7月3日,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该省政府系统干部大会上批评一些地方政府的政务大厅只注重形式上的建设,而没有从制度上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没有真正起到“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审批”的作用,个别人甚至不见好处不办事。(7月3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

  政务大厅的设立,唯一的目的就是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加透明度,而如今

政务大厅在一些地方沦为挂号室、收发室,甚至是无人值守、形同虚设,则显然说明其背离了设立的初衷,出现了异化。

  如果政务大厅只不过是挂号室、收发室,徒具形式意义,那这样的挂号室、收发室的运行成本也未免太高了些。这种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为占地面积大、服务人员多的政务大厅付出的财政成本;二是被审批者该过的关口依然要过,还得多跑政务大厅一趟,由此所要付出的经济、时间成本。这双重成本的付出,只能意味着抵消他人的劳动成果,意味着社会财富的被大量消耗。

  政务大厅之所以成了挂号室、收发室,首先在于有的地方设立政务大厅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在各地普遍设立的情况下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只不过是将设立政务大厅当成了炫耀透明、展示形象的形式。既然单单是为了透明而透明,只是想搞“透明秀”,那么在程序上缺乏合理的设计、在问责上缺乏有力的措施,自在情理之中。

  而更根本之处,则在于公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尚未得到遏制。某些官员千方百计想将公权力转化为部门的乃至个人的利益,而完全透明、高效的运作则无疑不利于这一丑恶目的的实现,于是其就以前台透明后台不透明、表面公开实际不公开来应对,而且由于我们的某些法律法规在执行起来刚性不足、弹性有余,也给了某些部门搞暗箱操作的空间。

  进一步刨根究底,则是因为对政务大厅的绩效以及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政务大厅的设立到底为被审批者节约了多少经济和时间上的成本,目前还是政府自说自话,而未得到真实的确认。政务大厅的公开程序,也未在最大的范围内广而告之,广为公众所知。而且,被审批者遭遇刁难之后,往往出于投鼠忌器的心理而不敢投诉举报,而纪检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等又并未完全到位。如此一来,政务大厅挂号室化、收发室化,就具有了某种程度上必然性。

  凡此种种,都可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权力的“伪玻璃化”。权力的运行,看似是放置在了透明的玻璃下,想让人一览无遗,但实际上这种透明却并不是为公众所一眼能看得穿的,因为这样的透明只是部分透明而非全部透明,屋子里的所有房间并没有全部都换上了没遮拦的玻璃,只是临街的一面换了而已。这种权力的“伪玻璃化”往往会制造完全透明的假象,有很强的欺骗性。

  某些地方的政务大厅成了挂号室、收发室,只不过是当前诸多官场弊病的缩影,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疗法大约并不太管用。

稿源:红网 作者:孙立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