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必担心传统文化失传(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1:00 环球时报

  每个民族都有其最基本的文化特性,我们可以把这些特征称为文化基因。能担当基因重任的文化因素有三个: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包括民风民俗)。

  我国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宗教国家,宗教信仰这个基因比较弱,但其他两个基因发挥了维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巨大作用。我国在海外的移民,不管是二三百年前的老移民,还是刚出国门的新移民,也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喜欢“聚族而居”,各地的唐人街就是一个标志

。究其原因,就因为语言文字相通,生活习惯相同。

  生活习惯中最稳定、最能起基因作用的是饮食习惯,其他都作用不大。比如,中国人现在的穿衣、住房、出行等早已全盘西化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存在于世界。但饮食习惯就很不同,它稳定、有力。中国人吃西餐,一天两天可以,三天四天就受不了了。

  风俗习惯,四时八节,可以唤起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发挥黏合剂的作用。“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坟头飘白纸,端午粽子,中秋月饼,重阳登高,春节团圆,民族味道浓烈醇厚。但它们现在正经受着考验,一些节日淡化了,一些节日消失了。现在人们哄抬洋节日,想起来可笑。圣诞节是人家的宗教节日,我们许多非基督徒大凑热闹,岂不可笑?这无异于挖民族文化的根。

  文化因素越基本,其基因作用就越强。那些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因素,其实作用并不大,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香港被英国统治了100多年,但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并没出现什么文化断层。为什么?因为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文化基因没有变,香港媒体的中文有时甚至比内地还要好。

  迄今为止,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基因并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在未来发生巨变的可能性也不大。既如此,又何必太担心中国文化断层、甚至中华传统文化失传呢?其实,只要有文化基因在,我们在其他方面不妨胆子大一些,在吸收古代文化精华的同时,大胆扬弃其糟粕,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填补之。▲

  (作者是原新华社国际部高级编辑。)

许博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