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有足够能源出口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1:00 环球时报

  

俄有足够能源出口吗
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地区,工人们正在修建由俄罗斯通往北欧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6月30日在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将建设两条俄罗斯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年输送量为680亿立方米。其中到中国西部年输送量为300亿立方米的西线将被优先考虑,到中国东部的东线则将由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和萨哈林岛油气田供气。俄中能源合作近来进展迅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在众多的关注中也出现了一些“担忧”的声音。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日前发表了一篇名为《友谊面临破裂》的文章称,“俄罗斯与中国发展的项目不是耗费巨资就是很难落实,俄罗斯让自己承担了力所不及的负担,如果俄罗斯完不成签订的合同,就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不愉快”。然而,俄专家指出,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担忧”在俄并没有多大市场,俄方对能源合作十分积极,大部分俄罗斯人都支持同中国的合作。

  俄罗斯资源居世界第一

  俄罗斯目前的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均居世界第一,是让这种“担忧”不攻自破的最重要事实。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2004年出版的《俄罗斯:复兴之路》报告显示,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据有关媒体报道,俄罗斯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0%,并且这还不包括那些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俄《专家》杂志披露,仅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75亿吨,按当前价格计算,未来25年,仅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就能给俄罗斯带来7000亿至80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俄罗斯不仅资源蕴藏丰富,近年来还不断增加能源开发投入,对现有能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得能源生产能力逐年上升。俄罗斯一些石油公司在遇到出油率低的油层或油田时,要么中途放弃,要么根本不开采。这种有选择的开采方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对此,俄严格控制石油开采许可证的发放,坚决杜绝野蛮开采,在去年的全国检查中,就有20多家违反规定的公司被吊销开采许可证。

  “担忧”与西方“俄能源不足论”类似

  俄罗斯过去一直将欧洲国家作为能源出口的重点,但西方国家并没有投桃报李,反而认为俄罗斯以能源为武器干涉别国事务。俄罗斯近来逐渐将能源出口重点向亚洲倾斜,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日前透露,俄正在积极开发远东萨哈林、勘察加大陆架油气资源,同时打算把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两大能源产地建成对亚太国家能源出口的战略基地,从而实质性改变俄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全面倾斜,2020年前俄对亚洲的石油出口将占俄石油出口的1/3。

  尽管俄罗斯能源丰富,但一直有人质疑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俄塔社曾报道,据俄自然资源部的一份报告,俄目前已探明石油资源的一半已用完,今后若不加快石油勘探速度,引进先进开采技术和大量投资,目前的石油储量到2040年将消耗殆尽。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与西方国家担心亚洲国家抢占俄罗斯能源市场,而故意散布的“俄能源不足论”不谋而合,这是在故意歪曲报道俄罗斯与亚洲国家高速发展的合作关系。

  不过,这些言论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大部分俄罗斯人都支持同亚洲的能源合作,这一点在俄罗斯从政府到民间都已经形成了共识。俄《观点报》6月28日发表题为《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文章指出:“普京正在改变对外经济战略,美国、欧洲和独联体国家正在从优先方向中被排除,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将成为俄最重要的朋友。”

  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

  记者曾就“中俄能源合作”采访过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波格丹奇科夫,他表示:俄有足够的石油保证向所有对俄有需求的国家供应。如该公司目前是俄第二大石油公司,仅该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30多亿吨,这还没有算上新发现的几个大型石油产地。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备受关注,其中也经历了许多曲折,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已取得明显提高。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日前表示,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得到加固,5年来,中俄贸易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去年已经接近300亿美元。两国的大项目合作也开始起步,比如由中方投资和承包建设的“波罗的海明珠”、“联邦大厦”等重点工程已经顺利展开。

  总体来看,俄罗斯政府对两国的能源合作态度一直是非常积极的。在合作过程中,一些人有这种“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数俄罗斯人还是赞同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一定会顺利进行下去。这正像当初修建波罗的海石油管道时,西方也质疑会威胁波罗的海生态环境一样,结果并没有产生任何生态问题。远东石油管道——泰纳线一度也曾面临环保方面的质疑,工期受到拖延,但随着泰纳线的正式开工,过去的那些“担忧”迅速消失,相信事情的发展将证明一切。▲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马 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