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城市依赖症”,是享乐还是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1:37 大江网-江西日报

  “月薪三千,包吃包住”。按说浙江宏涛机械有限公司吕宏伟提供的工作待遇够优厚的了,但让他困惑的是,企业就是招不到大学生,因为企业地处乡下。而据报道,也是在吕先生所在的浙江新昌县,去年年底县农业局面向省内高校推出了15个乡镇畜牧站的就业岗位,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待遇,结果只有6个学生报名。(见6月20日《中国青年报》)对此,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患上了“城市依赖症”。这种说法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城市依赖症”培养“垮掉的一代”(成彪)

  其实,吕先生们的困惑,病根就在于现在一些大学生所患的“城市依赖症”。

  “城市依赖症”,顾名思义,就能想像出它的“症状”:宁在城里苦熬,不去乡下工作;宁在城里漂泊,不到乡村做事……这种“病症”早已有之,近几年则集中表现为哪怕在城市就不了业也不“下乡”,或者低工资、零工资就业也不肯转向小城镇。

  一位高校讲师在谈到部分大学生依赖城市就业时,斥之为“病态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快形成‘垮掉的一代’了”。他直指“城市依赖症”根本不是依赖城市,而是依赖城市养尊处优、奢侈享乐的生活:几年大学读下来,真本事没学会多少,穿名牌、肯德基、KTV、睡懒觉、谈恋爱、夜生活都学会了……小城镇、乡村没有这个条件,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一下子“断奶”,他们活不下去。

  原来是都市的繁华,让大学生“来过”就不愿“错过”。不能务实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就业,这样的高等教育是失败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出国留学就不回国,进城读书就不回家,为了生活放弃事业的人多了,多得成了现象、成为气候时,“垮掉的一代”很可能就会形成——但愿这些大学生能早日幡然醒悟,重新振作起来。(据新华网)

  为“城市依赖症”说几句话(童大焕)

  我想为“城市依赖症”、为大学毕业生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的萎缩和劳动力被挤出,是任何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因此所谓的“城市依赖症”根本不是什么病症。对此,要充分尊重每个人选择职业的权利。

  其次,与一些论者所谓“依赖城市养尊处优、奢侈享乐的生活”截然相反,今日的大学毕业生,要留在大都市的,一般都做好了艰苦创业的准备。“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栋)房”,宁在都市吃野菜,也不要乡间唾手可得的“月薪三千,包吃包住”,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以我个人多年的观察和经验看,虽然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是客观现实,但是人才到那儿却未必真正有英雄用武之地。虽然小地方也能出一流人才,但那往往只是小概率事件。对整体就业方向的把握,必须坚持大数法则。大城市机会多、工资待遇较高、发展空间大、创业成功率高、信息灵通、视野开阔、个人水平提高较快。

  第四,我们已经告别了一次选择定终身的就业时代。所以必须考虑再次选择的成本,特别是异地再选择,而选择半径大,选择机会多的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大都不成其为问题。(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