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不让它安静地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1:37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00岁树龄的古樟树,遭遇狂风侵袭,生命垂危,被拔起的树根,伤痕累累,诉说着生命的苍老(见6月28日《江西日报》)。

  据说,方方面面正在为抢救这棵古樟树倾尽全力。笔者闻此讯息,对古樟树的命运有另一种思考。我绝不反对抢救古樟,与所有的人一样,希望它能在劫难之后,顽强地屹立于蓝天之下,继续向人们诉说岁月的风霜雨雪。然而,生老病死、新旧交替是不可抗拒的自

然规律。如果这棵樟树不是2000多岁而是200岁,它年青而健壮的生命或许完全可以抵抗这场狂风,可惜,它已是垂垂老矣。虽然我们的心中对它有一份浓浓的眷恋与不舍,虽然它是我们历尽劫难所剩不多的古树名木,但我们是否应遵循自然的规律,让它安静地“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惜别古樟,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但笔者更深切的愿望在于,能够以此更多地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要知道,人们如今倾力而为、不断呼唤着对古树名木的呵护、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其实是源于许许多多惨痛的教训。曾几何时,伴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渴望城市能一蹴而就地变得美丽,于是“大树进城”之风骤起,成千上万的大树、古树涌进城市。然而,最终的调查却显示,一些城市,大树移植的死亡率超过70%。

  对自然,我们的祖先充满着敬畏,干宝《搜神记》中有载:“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灌龙树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这样的传说,在后人看来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园林专家却告诉我们,一棵正在旺盛生长着的大树,为了移栽,截去树冠时,用手可以感觉到大树躯干内的汁液呼呼上涌,就像人的血液贲张……可见,古人对树木生命的感觉是真实的,只是随着人类的越来越自以为是,人们大多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自然界各种生命的需求。万物皆有生命,所有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存。

  千年古樟带给我们的最紧迫思考在于,如何让我们的后人在从今而后更长的岁月里,能够与今人栽下的树相生相伴?拯救、保护“古董树”固然重要,但我们终将要面对现实——所有单体的生命,都不可能永远生生不息,总有一天它要归于尘土,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它的子子孙孙能够不断地、自然地繁衍下去,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孤独。(刘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