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期待北京公交站牌更加人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2:01 华夏时报

  到北京工作,必须适应挤公交车,挤公交车就得忍受拥挤、吵架之苦,但对刚进京的人,这些算不上什么,他们最担心的是坐过站。

  我刚进京时,一直坐337路,从万寿路到长椿街。虽然服务员每站都报站名,司机右上方还有电子显示屏,但人一多就什么也听不清楚,也看不清。而且,服务员也有不报站名的时候,显示屏也有不亮的时候。于是尽量往车窗前挤,想看清站牌,但北京的站牌一律是

模模糊糊的,不把眼睛贴上去,根本看不清。按说白底红字应该是醒目的,但时间一长,白色铁片变成了灰色,红字变成暗红,最终还是看不清。

  万般无奈,只得采用数数的办法,算好到达目的地是几站,然后一站一站地数,但这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旦站牌上没有的站停了,该停的又不停,一下就全乱了。就这样,神经质地坚持半个月,对车站熟悉了,坐车时,才把心放下。北京市近几年投入巨资用于城市道路建设,成绩是巨大的。然而,投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观念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地铁口,陆续贴上了站名,但只有画报那么大,要想看清站名,必须走到跟前,为什么不能设置一个大大的站名,让人老远就能看清楚呢?

  公交车站内凉亭的灯箱大部分都是广告,一路上看到的多是药品和各种电器、手机的广告。市场经济时期做广告是无可厚非的,但总要有个主次之分,路牌是识别站名的标识,首先要让人看清站名,其次才是广告。遗憾的是,现状恰恰相反。路牌是为人服务的,出发点要为乘客设身处地,要把乘客当做是头一次进京,非常不熟悉道路。如果路牌就把他搞得晕头转向,这种服务就算不上到位。如果认为过几天就熟悉了,大家都是老北京了,有车坐就不错了,这都是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

  迟国维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