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韦桂华:我没有必要炒作(马上连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3:02 江南时报

  7月2日的盐城,细雨霏霏,给炎炎夏日带来少有的凉爽,空气清新怡人。闻悉我多年的老朋友、森达集团副总经理韦桂华先生近日倡议国际组织建立“全球慈善日”,很是兴奋。尽管他工作很忙,还是欣然接受了我的电话采访。

  记者:慈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是什么东西促使您提出“世界慈善日”的倡议?

  韦桂华:是比尔·盖茨先生和艾伦·巴菲特先生这两位世界财富巨子的历史性碰头。两位财富巨子同时投身慈善事业,这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用行动实践了“财富回馈社会”的新哲学。比尔·盖茨说是巴菲特“激发”了他们回馈社会的观念,我要说,是他们的善举激发了我提出建立“全球慈善日”的倡议。国际组织设立了很多的世界日,像禁毒日、环境日等,但是没有慈善日,这是令人很遗憾的事情。

  当然,这一“激发”的孕育,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这个民族,历来就尊崇持节诚信、厚仁贵和、慈悲为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守望相助等,这些传统美德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建立和谐社会的倡导,同样需要让财富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道义,我所在的森达,历来将财富回馈社会作为自身的天职,企业所在的镇南村是闻名远近的富裕村,近来不断有媒体与团体来采访,每次陪同采访都深感财富的责任与义务重大。

  记者:那么,您提出建立“全球慈善日”,对您个人来说,是不是一种炒作行为?

  韦桂华:我想,对我来说,没有这个必要。但对于那些渴望慈善、热衷慈善的人来说,我们的媒体却有“炒作”的必要,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投身这项事业。人帮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所有的人参与,才是慈善的真谛。

  记者:您产生这样的念头和愿景,跟您个人的生活、家庭以及您的工作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韦桂华:现在是7月,是揪人心扉的季节,就是孩子们上大学。每看到孩子无钱读书的报道,我就祈求更多的富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因身体的原因,也没有上过大学,当年也曾孤力无助。我又要说到森达,10多年前就建立了百万助学基金,用于资助36名失学孤儿,直到完成学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记者: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您对当前我国大企业的慈善事业现状及企业家慈善行为有何看法?

  韦桂华:慈善事业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善举的本质意义或内在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拿出多少钱和物,而在于通过这些行为,为社会的进步树立道德的标识和新财富哲学。我国企业进入慈善事业较迟,国内大企业和大企业家参与慈善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身这一事业。

  记者:发出这一倡议后,您最希望的是什么?

  韦桂华:最希望“全球慈善日”早日建立,让财智的阳光温暖更多的人。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提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人类仁慈、博爱和感恩的精神。我希望这个人类共享的最伟大的世界日,是由美国财富与中国智慧聚合实现的。

  因此,非常希望倡议能得到国内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并由国内机构向国际组织正式提出。这不在于诞生一个中国人倡导的世界日,而在于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向世界人民和国际组织表明,志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关注民族素质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让真爱的力量促进人类的文明、健康与进步。

本报记者 王洪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