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需要被倡导的“慈善日”(读者中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3:02 江南时报

  江南时报:

  7月3日,江南时报报道说,2006年6月30日,中国公民韦桂华向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写信并通过他向全球倡导设立“世界慈善日”,这将是世界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个伟大的倡议,在催生一个光辉的节日!

  在非洲,在中东,在东欧,包括在发达国家,贫穷的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有2200多万城市人口生活在低保线下,有75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社会提供帮助。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人均捐款一度仅为0.92元,志愿服务参与率仅为全国人口的3%。近10年来,中国人慈善捐赠人均仅为1.7元。虽然我国有23万多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富翁,但在“非典”期间,只有一位富人以个人名义捐了200万人民币,占富翁人数的二十三万分之一,中华慈善总会总共才收到770万元捐款。

  卡耐基先生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慈善事业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也考验着人生的态度和价值。有报道说,比尔·盖茨日前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在适当的时候,他会将自己4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产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英国著名女富豪安妮塔·罗迪克近日宣布,不抱金山银山进坟墓,将把价值5100万英镑(约合918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

  2006年年初,中国政协委员范宝俊等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推动第三次分配”的建议:第一次分配就是我们劳动所取得的报酬、工资;第二次分配就是国家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就是通过国家财政收入完了以后,再进行一次分配,对特殊需要的人给予帮助;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是社会行为,就是社会互助,就是社会有爱心的人,有财力的人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人生而平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是人类美好的家园。生活在赤贫、疾病、战火、恶劣环境中的人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正在饥寒交迫,他们伤病缠身,他们困厄悲惨,需要更多的卡耐基、比尔·盖茨、安妮塔·罗迪克,需要雪中送炭的“第三次分配”。

  因此,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个节日——“世界慈善日”:

  在这一天,全球有捐赠能力的每个人共同参与“第三次分配”,哪怕是捐出一元钱;

  在这一天,全球所有医疗机构对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

  在这一天,停止任何形式的武装冲突与战争,让慈善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

  在这一天,将有更多的卡耐基、比尔·盖茨、安妮塔·罗迪克们的慈善义举……

  在这一天,我们同声高唱: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声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

  让我们向发出这个伟大倡议的普通中国公民——韦桂华先生,致以最高的礼赞!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应和这个伟大倡议吧!

  盐城市民 车招标

  编后:

  7月3日,韦桂华先生致安南信,建议设立国际慈善日的报道在本报见报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7月4日本报民意版“圆桌论坛”中,读者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所发这封来信是读者热论的一个缩影。据悉,韦桂华先生日前又给中华慈善总会写信,表明了同一个愿望。我们将继续关注韦先生的倡议进展情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