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鲜活的家史 壮阔的人生——读《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4:30 舜网-济南日报

  鲍 风

  研究一个家庭的变故,可以见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尤其是研究名人的家庭。在中国有“子承父业”的说法,有许多后人的确将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也有许多后人另辟蹊径,经过努力,成就了另一番事业,还有的后人把前人的辉煌当成了“包袱”,躺在前人创下的基业里“坐吃山空”,生生成了一个“废人”。然而,无论是把父业发扬光大,还是另辟蹊

径,闯出另一个天地,还是把前辈的精神遗产、物质遗产当成了“包袱”,除了纯粹意义上的个人因素外,与时代的变迁,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联,所以研究名人的后人,往往可以获得很多启迪,成为透视历史的一个视角。《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记述了现代24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画家及著名学者的一些后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后代“在事业、生活、爱情、婚姻及家庭等方面极富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卷”。正如该书的作者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读者披阅此书,既可从中了解到这些名人后代在政治风云中的升腾与沉沦,在事业与工作中的进取与失败,在爱情与生活中离奇、坎坷而又曲折的人生历程,最主要的是还可从该书中寻觅到支撑人生的精神支柱。”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一书分别记述了齐白石、孙中山、黄兴、吴玉章、陈独秀、章士钊、冯玉祥、顾维钧、郭沫若、杨虎城、徐悲鸿、刘海粟、叶挺、朱自清、闻一多、张学良、傅抱石、胡蝶、钱钟书、赵丹、周璇及李敖等名人的68名后人的故事,无论这些后人的人生、事业、追求有着怎样的不同,却无一不折射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铬印。陈独秀生活于民主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也生活于民族救亡的战火时代,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无疑影响了儿子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标。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曾任中共“五大”政治局委员,有着高深的政治理论修养,被人称作“小列宁”。陈独秀的二儿子陈乔年牺牲时只有26岁,在中共“五大”中被选为中央委员,当时陈延年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陈乔年是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三子陈松年直到1990年方随父而去,因为陈独秀的原因,陈松年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其长子陈长琦,也就是陈独秀的孙子,后来却成了一个大学机械学院的院长。而陈独秀的四子陈鹤年在“一二·九”运动中,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就整体来看,陈独秀的一家可谓“革命之家”,他的几个儿子与其算是多有相通之处。

  相比之下郭沫若就不同了。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一位集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具有高度政治热情的革命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人文学科的多个领域均有建树。然而,郭沫若的子女中,“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很少,都是在理工科领域有贡献的专家或学者”。郭沫若子女较多。郭和夫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博是著名的建筑家和摄影家,郭复生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郭志宏早年进入华北大学,后为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郭汉英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工作,郭世英“文革”期间死于造反派之手,郭民英因“文革”开始精神受剌激,自杀身亡,郭建英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作……在郭沫若的11个子女中,女儿郭平英是唯一一个学习人文科学的,她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任郭沫若纪念馆馆长。

  无论是郭沫若的后人还是陈独秀的子女,他们在选择学习专业,选择生活方式时,有着他们个性和兴趣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时代的影响,也是时代的需要。通过这些名人后代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这些名人相比照,我们可以见出时代的脉博,见出时代的政治风云,也可以见出一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价值崇尚。《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一书的作者并没在书中抒发太多的个人感慨,作者似乎更热衷于资料的直接介绍,热衷于名人后代的掌故的搜集,但仍无法阻止我们从书中提供的资料里,见出时代的某些痕迹。因此,对《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的阅读,也是透视一个时代脉博的视角与窗口。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吴东平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