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热议:岂能如此“厚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07 大江网-江西日报

  最近有两条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条说的是某些地方对外来投资者是如何“厚待”,比如,当投资者已经超越了法律的底线,以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任意对劳动者作出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行为时,一些地方仍然睁一眼闭一眼,给予无原则的宽容。另一条说的是某些投资者对劳动者是如何苛刻。

  第一条新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所作的报告中

说,在审计调查的87个开发区中,有60个违规低价出让土地……诸如此类的做法加剧了地区间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

  另一条来自于6月21日《人民日报》的消息,某省总工会对全省各类企业2005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1021家企业中,42%的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76%的职工在节假日加班未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非公有制企业中的51%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企业职工甚至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作时间在26天以上。对于这些状况,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很少进行干涉。

  对投资者的“厚待”,在少数地方已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是无度的盛情款待。某地为引进一个外商,光招待费就花了8万元,结果项目却没有谈成。二是过分的政策优惠。而且往往是几个地方互相竞争。你出让土地一万元一亩,我只要八千。还有的干脆就将几十亩几百亩的土地,无偿送给外商使用。至于税费,更是大幅度减免。三是有意放松管理。有些地方,对于外商赌博和嫖娼案件,一律不予处理,理由是“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同样,对于投资者无视《劳动法》,任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者不签劳动合同、不提供劳保、不按时发放工资、不缴纳养老保险金等问题,当地的有关部门也视而不见。

  为什么会对投资者如此“厚待”?乍一看,种种“厚待”所保护的是投资者的利益。其实不尽然,由于一些地方把引进的项目和资金,当做衡量当地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厚待”投资者实际上是少数干部给自己快速制造“政绩”的动机。

  为了吸引外来投资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相关行为是超越了法律底线的过度“厚待”,损害的将是国家、集体和劳动者的利益,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汪金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