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九世界”孩子向往天堂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16 今日早报

  “第九世界”孩子向往天堂行

  本报为10名贵州娃诚征临时的“家”

  还记得贵州从江的“第九世界”吗?还记得那个背着弟弟上学的大眼睛小女孩宁月香吗?自从“第九世界”和那里的孩子经本报报道后,不断有读者打电话来询问他们的情况

。当得知那里的孩子为了赚取学费,几乎没有一个假期能好好玩耍,当得知孩子们几乎从未走出过大山,当得知为了让孩子们不在暑期因外出打工而失学,他们的暑假只有短短10多天时间,许多读者提议:放暑假了,能不能把“第九世界”的孩子接到杭州来,和杭州的孩子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记者与贵州从江雍里乡政府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配合下,最终确定了10名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孩子。不久前,记者一一走访了他们的家。7月中旬学校放假后,他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贵州,来“天堂”杭州作客。

  在此,本报向杭州市区征集10户家庭,为这些即将来杭州过暑假的孩子提供一个临时的“家”。他们将与这10户家庭的成员一起度过难忘的一周,与年龄相仿的杭州孩子一起玩耍,并参加本报组织的活动,本报将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宁月香 女,8岁,大洞小学二年级

  小女孩背着弟弟上学

  宁月香的故事无需再说,她的照片已经两次出现在早报上。这个背着弟弟上学的懂事女孩,一直受到众多的人关注。

  宁月香今年8岁,是大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从两年前开始,她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宁广清的重任。

  宁月香家很穷,家里的房子四面透风。外面下着大雨时,屋里面就下中雨。但是这个家朴素干净。

  宁月香要为家里砍柴,挑菜,做农活。她3岁的弟弟和她很亲。宁月香怕自己上学时弟弟无人照顾,就把弟弟背到学校里。她上课时,弟弟就在教室门口玩耍。

  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此前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江县城。

  潘虹佑

  女,15岁,大洞中学初二

  初中毕业后也许就上不了学

  潘虹佑长得非常瘦小。乍一看,记者还以为她是个小学生。潘虹佑在大洞中学读初二。前不久的一次考试,她的语文数学都得了80多分,在她们那儿,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

  “我们这儿的孩子英语成绩都很差,我们也都想学得好一点,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学。”小女孩挺不好意思的。

  潘虹佑的父亲卧病在床已经很久了,因为没有钱,一直没有去医院。潘虹佑只要在家,就要照顾父亲,给他喂水、喂饭,有时候还去山上采草药。她希望父亲的病能够快点好。

  下学期开学,潘虹佑就该升初三了,她很想参加中考,老师说,凭她的成绩,再努力一把,是可以考上高中的。但是,父母明确地对她说,没钱再供她上学了。“我想,我初中毕业后,就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每天干农活或者出去打工,爸爸病了,这个家要多靠我一些!”说起将来,潘虹佑一脸的伤感。

  李书香

  女,11岁,大洞小学四年级

  城里的人肯定又高又白

  李书香的父亲读过几年小学,想让女儿也成为读书人,就给她取名为书香。李书香家的房子看上去摇摇欲坠,李书香用一张张奖状糊住了墙洞。李书香的父亲在广西柳州打工,过年回家都要带些钱回来。她记得,最多一次,父亲带回来了600元钱,她和母亲、弟弟要靠这些钱生活一年。

  “你觉得大城市是什么样的?”记者问李书香。

  “我想,大城市应该有很多很多汽车,有很多很多的人。我们这儿的人,从小就要干农活,大多都又黑又瘦,我想城里的人不用干农活,就会又白又高吧!我姑姑嫁到浙江去后,人就比以前白了。”李书香并不知道她姑姑在浙江的哪个地方,但是她很想来看看。李书香最好的衣服就是她嫁到浙江的姑姑给她买的,据说花了60多元钱。新衣服已经送给她很久了,她一直舍不得穿,听说有记者要来看她,她才把这身衣服穿上了。

  “城里的孩子每天都能吃得起早饭吧,我们基本上都不吃早饭,只有考了好成绩,才会买个包子吃!”

  吴英兰

  女,11岁,归林小学四年级

  每天上学要走6公里山路

  归林村是从江县雍里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走进归林村颇为不易,需要徒步行走8公里山路,下雨天,路面非常滑,有的路只有一只脚的宽度,还要趟过多条溪水。然而,这条让记者叫苦不迭的山路,对于归林小学四年级的吴英兰来说,是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

  吴英兰家在离学校6公里多的小寨上。每天早上5点多,吴英兰就要起床了,背上书包,带上妈妈做好的饭团,去上学了。

  上学要走一个半小时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吴兰英就要这么走了。晴天走山路还好,雨天却是非常受罪的。有时候冬雨绵绵,一下好几天,路面非常滑,吴兰英却要穿着凉鞋去上学,否则会摔得很厉害。

  走路,也是吴兰英经历过的惟一的交通方式。吴兰英不知道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刘江兰

  女,12岁,归林小学四年级

  母亲去世后再也没笑过

  12岁的刘江兰,去年没有了妈妈。

  当时,她妈妈得了一场病,一开始也就是感冒发烧,家里没有钱去看病,江兰的妈妈就一直拖着,病越拖越重,一直拖到离开人世。

  “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以前,每天她都哄我睡觉,我们家虽然很穷,但是,只要碗里有一块肉,她总会省给我吃!”说着说着,刘江兰大声地哭了起来。

  “刘江兰过去挺活泼的,以前,她可是个‘娇小姐’,她妈妈经常送她上学,接她回家,这在我们班可是不多的。她的家庭条件很差,但是,她妈妈对她的好在我们学校都是有名的。”刘江兰的老师对记者说。

  妈妈走后,刘江兰变了很多,不那么活泼了,经常会一个人哭。而且没有了母亲,刘江兰的生活变得更加贫困,经常每天只吃一餐饭,母亲走了一年多了,她没有吃到过肉,没有闻到过任何荤菜。她父亲告诉她,家里太穷了,让她随时做好辍学的准备。

  罗秀况

  男,15岁,归林小学五年级

  就算辍学也不会放弃梦想

  罗秀况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记者看到他时,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耍,而他正在看一本词语手册。

  罗秀况今年已经15岁了,由于家里穷,他10岁才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读书晚,但罗秀况非常喜欢学习,差不多每次考试,他都能考班里第一名。

  家境贫穷的罗秀况很喜欢把自己打扮成读书人的样子,他在书上看到读书人应该穿衬衫,就用节假日干活挣的15元钱去买了一件条纹的衬衫。

  罗秀况最喜欢语文,喜欢写作文,翻开他的作文本,记者看到了他写的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上面写道,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罗秀况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读书都很不错,但是由于家境贫困,姐姐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哥哥也只读到六年级。罗秀况说,就算有一天家里供不起自己读书,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梁同、梁来

  男,10岁,敖里小学三年级

  孪生兄弟轮流洗衣做饭

  在敖里小学门口,记者看到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男孩,他们一前一后在操场上追跑打闹。这是一对双胞胎,一个叫梁同,一个叫梁来,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个孩子是同时来到这个世上的。很多时候,连他们的父母也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梁来对记者说,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农活,从两三岁开始,就不怎么管他们了。小时候,小哥俩经常一起哭,一起闹,再大一点,就自己做饭、洗衣服,现在,连爸爸妈妈的饭都是他们做的。

  小哥俩约定好,每天轮流做饭,轮流洗衣服,节假日,还要给爸爸妈妈把饭送到田头去。前几天,弟弟梁来感冒了,为了不影响学习,哥哥梁同每天把弟弟背到教室,放学后再把弟弟背回家。

  吴玉芝

  女,11岁,敖里小学四年级

  小“百灵鸟”想做歌手

  吴玉芝是敖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在他们学校,她有着“百灵鸟”的称号,她是学校里唱歌最好的学生,同时,也是跳舞最好的。

  吴玉芝喜欢唱歌,无论是苗寨的山歌,学校教的儿歌还是流行歌曲,她都喜欢唱。今年六一节,吴玉芝代表小学去雍里乡参加了活动,这是吴玉芝第一次离开敖里。在全乡小朋友联欢会上,她唱了好几首歌。

  吴玉芝说,她想成为一名歌手,在更多人面前一展歌喉,但是,由于家里没钱,她没有录音机,也没有乐器,学校的音乐课也不那么正规。

  “听说城里的孩子学音乐,要花很多很多钱,这么多钱,我们一辈子也挣不到。你觉得,我还可能成为歌手吗?”吴玉芝问记者。

  刘文基

  男,8岁,归林小学二年级

  8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归林小学二年级的刘文基虽然才8岁,却是家里的顶梁柱。

  刘文基的母亲三年前瘫痪了,失去了劳动能力,连生活自理都很难,为了能够多挣钱供孩子读书,刘文基的父亲在从江县做公路临时养护工,平时一般不回家。

  父亲这一走,整个家庭就落在了刘文基身上,他要照顾瘫痪的妈妈,还要照顾只有3岁的弟弟。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刘文基就起床了,给妈妈和弟弟做早饭,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等妈妈吃完了,又喂弟弟。

  吃完早饭,刘文基把剩下的饭做成饭团,放在妈妈的枕边,嘱咐她中午吃饭,把另一份给弟弟。如果饭还有多,他就往自己的书包里放一些,如果没有了,他就打算中午不吃饭了。

  刘文基到学校要翻过一个山头,大约有5里路。

  放学后,刘文基又匆匆赶回家,给妈妈和弟弟做晚饭,给他们洗衣服。虽然他的家务活特别重,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最好的。

  报名事宜

  1、报名时间:7月5日-6日

  2、报名要求:家住杭州市区,交通便利,家中有足够空间,可为贵州孩子提供住宿,并能为孩子提供一日三餐,家中有正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可以与“第九世界”的孩子结成玩伴;

  3、报名电话:85310178,8531041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