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裴庄粮农:OK,支部+协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裴庄,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一个地处偏远的纯粮村。全村2156人,4568亩耕地,除千亩棉花外,其余几乎全部种粮。

  6月25日,记者在裴庄访农家,村支书王世田说,今年全村3500亩小麦,平均单产超千斤,扣除各种成本,农民种小麦每亩净收500元,较历史最高年份增收30%以上。

  记者同村干部和农民聊天,听他们七嘴八舌诠释增收的原因。

  “俺村种麦赚了钱,主要原因是俺们种的是‘订单小麦’,2005亩为南阳市农科所繁育良种,1000亩为宛城区种子公司植种。种子好,产量高,合同收购,收购价又平均高出13%左右,两头凑,种麦有了赚头。”

  “俺村为啥能搞订单农业,因为俺们有个农民专业协会。协会有法人地位,持有委托书,上对公司签合同,下对农户搞服务,有了订单农业实施的主体。”

  “光有协会还不中”,协会秘书长王传禹接过大家的话头,提高嗓门说:“党支部的协调和指导也重要。”他举例说,良种繁育需要集中连片,正是村支部的组织协调,才把农民分散承包的“巴掌地”、“面条田”调整成今日的连片大块。

  “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种粮大户王长善大嗓门发言。他承包20亩土地,5亩麦棉套作外,15亩种植良种小麦,由协会统一供种子、化肥、农药和上门收购,今年一季他舒舒服服赚到万把块钱,一脸欣喜之情。

  在裴庄蹲点的宛城区科协主席陈增喜插话说:“要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大幅度增收,必须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对接,走经营村组的路子。裴庄‘支部+协会’是个有益尝试。尝到甜头的裴庄农民开办了自己的信息网页,还在上面打了一行醒目大字:‘OK,支部+协会。’”②9

  □本报记者李天密

  本报通讯员陈少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