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种子科研的攀登者——记浚县农科所所长程相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我国种子科研方面的一个权威专家打过一个比喻:研究培育一个种子,就好比一个医生在数十万的血液档案中要为一个白血病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需在浩瀚的血库中进行检索配型,而且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浚县农科所所长、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程相文,无疑是个成功者。26个科研成果奖,7次省部级成果奖,记录了程相文人生闪光的履历。

  1963年7月,程相文从河南中牟农校毕业。他放弃留在郑州,主动来到了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浚县,当了一名农业技术员,从事玉米种子试验工作。为了缩短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他担起了南下海南加代繁育玉米新品种的重任。

  在海南育种的第一年,他每天凌晨4时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就往玉米地里钻。冬天是海南的旱季,为了不让玉米旱着,他便从远处挑来一担担清水浇地。14天的时间他硬是用一副担子把8亩地浇了个遍。那年,他一人在海南度过了冬天,度过了春节。3月份,他带回了精心繁育的3000多斤玉米种子。当年,凡是种上了程相文培育的玉米种子的大田,亩产量都突破了350公斤。

  1972年,试验田里的玉米苗只发黄,不见长,病恹恹的。程相文知道是地里缺少氮肥。当时海南市场上买不到化学肥料,能解决的办法只有追施人粪尿。但当地人没有攒人粪尿的习惯。程相文打听到近处有个海军医院,他二话不说,借了一副木桶便到海军医院去担。担到第四天,肩磨出了血,脚磨起了泡,头昏眼花,一下子滑到1米多深的粪池里。当地群众拉他上来,他衣服都没换又担起了粪桶。一连7天,他硬是把8亩试验田普施了一遍人粪尿。

  从选育出第一个浚单5开始,程相文相继繁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在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内蒙古等8个省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每亩玉米的产量由上个世纪60年代的60多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600公斤、800公斤、920公斤。其中繁育的豫玉11、浚单18、浚单20通过了国审。1997年10月,国审豫玉11玉米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至2002年,浚单20参加国家玉米试验,连续3年产量均居第一位。2003年1月,浚单18被列为国家玉米重点示范新品种。国内权威专家预测其“潜在社会效益可达15亿元”。

  从1964年开始,程相文已在海南玉米地里度过了39个春节。他像一只辛勤的候鸟,往返于海南与浚县之间。这期间,父母病重,爱人生孩子,程相文都没时间侍奉、陪伴,只是寄点钱,安排家里人代为照顾,家里人都笑称他是家里的“编外成员”。而今,已年逾花甲的程相文,每年仍坚持带领党员科研攻关小组,到海南艰苦育种。②9□本报记者李定宇

  本报通讯员侯忠道卢新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