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西方音乐欣赏传统的碰撞——析穆特上海“中断演出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50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东西方音乐欣赏传统的碰撞——析穆特上海“中断演出风波”
被誉为“小提琴女神”的德国著名小提琴家索菲·穆特日前抵达北京,完成其“莫扎特年”世界巡演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而她不久前的上海“中断演出”事件所引发的争论至今仍是各界热议的话题。

  评论人士指出,穆特上海“停演风波”其实是中西音乐不同欣赏传统的一次碰撞。

  热情听众惹火“小提琴女神”

  6月19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舞台聚光灯下,一道琴弓划出的美丽弧线,拉开了穆特女士全球巡演中国之行的序幕,这是为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而进行的。

  这位“小提琴女神”的演奏令现场听众如痴如醉,可当演奏到最后一曲《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时,意外发生了:穆特女士突然停奏,抽出本应放在琴弦上的琴弓,直指坐在前排不停拍照的观众,用英文说:“你的闪光灯光始终直射我的脸,令我无法演奏,你必须离开,现在就出去!”对方没动,全场一片寂静。穆特又说:“请出去,如果不出去,我没办法演奏。”双方僵持了一阵,最后剧场保安过来把这位观众“请”了出去。

  其实,类似的意外事件,在国内并非首次。钢琴大师傅聪几年前在西安的音乐会上也曾因有人对其进行近距离摄影而中断演出。傅聪说:“在音乐会中,有时无音之音比有音之音还要重要。因为音乐会是在传达一个信息,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观众的尊重。”

  中西音乐欣赏传统的碰撞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礼仪文化中,“停顿”以及“高调”之后乃是约定俗成的鼓掌,这一传统自然很轻易地被移植到了国内的音乐会演出中。鼓掌以及观众热情的回应举动多表示赞成或欢悦,对台上台下都该是令人愉快的。

  “拍照不过是乐迷对音乐家表示的敬意,为什么穆特女士竟以中断演出这样激烈的方式,将拍照的听众‘请出’音乐厅?”上海白领柏蓓女士听闻穆特女士上海“中断演出”事件后的反应,也许代表了众多国人心中的疑惑。

  对此,北京世纪剧院总经理肖力君给出答案:“演奏乐曲的完整性、连贯性是西方古典音乐演出的十分重要的要求,由此而形成的在乐章之间不鼓掌,是西方人在音乐欣赏中长期积累下的传统。所以,在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尚未完结之前,连鼓掌都是不合时宜的,那么拍照更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有乐评人士指出,国人在欣赏本土戏曲时,讲究的是无拘束表达自己的赞赏与热情。甚至有的人会认为,假设连喝彩、鼓掌都有限制,那还有什么快感可言?这种文化上的差异确实存在。

  “不知者无罪”?

  “跟喧嚣热闹的流行音乐会不同,闪光灯和荧光棒在严肃音乐的现场是不被允许的,常去音乐厅听音乐会的观众大多有这个常识。”北京某外企高级职员秦仪女士经常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会,她说出了国内音乐会中经常可见的几种“观赏陋习”:

  演奏过程中,不时会有手机铃声、掌声和叫好声响起;音乐会过程中不断有小孩大声说话;交头接耳、随意走动等行为在音乐厅里屡见不鲜。

  重庆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孙元明认为,听众在音乐厅等公共场所的表现,往往被认为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社会或民族的文明素质。

  孙元明表示,目前,西方古典音乐刚进入我国“寻常百姓家”,许多中国观众对音乐会礼仪以及古典音乐的欣赏传统还很“陌生”,还有一个学习和吸收的过程,如果因发生了穆特女士上海“中断演出”事件,而对中国听众的文明素质和公共意识横加指责,中国听众有些冤枉,毕竟“不知者无罪”嘛!

  将西方音乐的欣赏传统“带”到中国

  在上海,穆特女士用美妙的音乐以及中断演出的激烈方式给国内听众上了一堂“课”,我们在打开国门让西方古典音乐进来的同时,似乎忽略了西方音乐的欣赏传统。

  其实,每个剧场就是一个考场,每次演出就是一次考试,考的不仅仅是演出家们的艺术水准,也包括观众的文明素养。在观赏到越来越多高质量演出的同时,观众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⑥2

  (新华社专稿)

  □万一朱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