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5:50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暑期培训热”的 是与非
暑假刚刚开始,各种各样的暑期培训班广告已铺天盖地而来。英语提高班、数学奥赛班、作文班、美术班、器乐班、跆拳道班……似乎只要家长和孩子需要,就有相应的培训班可供选择。

  对于暑期培训班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说它既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开拓视野,又解决了家长没有时间看护子女的烦恼,是一件好事;也有人说它占据了孩子本应用来玩耍、休息的时光,剥夺了他们享受童年快乐的权利。但不管喜欢也好、憎恶也罢,暑期培训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和持续“高热”,既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内在驱动,也有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外在背景。

  所以,对暑期培训班简单地说“是”或“非”似乎都有失片面。我们所要做的,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这种社会现象,在了解孩子、家长等各方真实想法的同时,让暑期培训更好地发挥它应当起到的作用。

  1

  孩子奔波:自愿或不自愿地成为“上班一族”

  如果你问一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你会发现,这个暑假,相当一部分家庭都为自己的孩子报了暑期培训班。而这些上“班”的孩子们脸上呈现出来的表情也不尽相同,有的兴奋、快乐,有的则无奈甚至烦恼……

  “爸爸妈妈从来不会逼我去参加培训,一般都是我主动提出来的!”11岁的张晨鑫是那种自愿奔波于培训班之间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他现在同时参加了4个培训班,暑假前一直在学篮球和画画,放假以后又报了跳舞和跆拳道。

  小晨鑫说:“我觉得在培训班上学到的东西很有用。比如说,前段时间《快乐星球》电视剧剧组来我们学校挑小演员,因为我有画画的特长,就特别受到重视。以前跑步、游泳都没有别的同学快,我爸说是因为我缺乏锻炼,肺活量小,所以我就报了篮球班。通过半年时间的锻炼,我现在的体育成绩已经超过了很多同学。”

  可是,并非每个孩子的想法都和小晨鑫一样。

  “我不喜欢上培训班,因为我都没有时间玩了。每周二、四、六都要上三门课,太累了。”刚和妈妈从奥数班出来的韩嘉仪在记者的鼓励下说出了心里话。暑假期间,除了奥数、英语和作文,才读小学三年级的她还要上坚持了一年多的钢琴课。

  11岁的郑安怡提起暑期培训更是“深恶痛绝”:“二年级的暑假,妈妈一口气给我报了4个培训班,放假比上学还累,每门课上到一半我就不去了。”所以今年暑假,她一个培训班也没报。而父母看到花了那么多钱却没起到什么效果,也只好准备由着她“玩”过这个夏天。

  看来,在不同的孩子口中,对培训班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可以肯定的是,与家长们四处打探着报这个班那个班的热忱劲儿、辛苦劲儿相比,不少孩子并不领情。

  2

  家长无奈:你不学,别的孩子可都在学

  韩嘉仪的妈妈李女士说起孩子上培训班的事,显得有些无奈。

  “我也知道她累、不情愿,可是现在的小学生,只要家里条件允许的,基本上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你不学,别人的孩子可都在学。而且她马上就要上四年级了,四年级就算是高年级了,不趁现在让她多学点东西,将来升学跟不上怎么办?”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升学压力提前下移,使得许多家长纷纷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各类培训班,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或者以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增加升学砝码。这种心态演变到极致的一个结果是,连幼儿园都纷纷办起了培训班、提高班,才三四岁的幼儿也成了“上班一族”。

  也有不少家长为孩子报“班”是为了“随大溜儿”,“人云亦云”。在省安全厅供职的吴先生带6岁的小女儿学琴就纯属偶然。他说:“当初孩子她妈看到同事孩子来学,就跟着报了名。”

  据吴先生介绍,以前还曾带女儿学过一段时间画画,也是看到别人孩子学跟着报名的,后来孩子不想学了,就没再接着上。

  “那有没有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有天分或者对哪些东西特别感兴趣呢?”记者问。吴先生想了一会儿,有点尴尬地笑了:“没发现,可能平时也没怎么注意观察吧。小孩儿的性格嘛,今天突然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可能就变了。孩子才6岁,边学边看吧。”

  当记者问有没有想过倘若报班过于盲目,不仅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孩子的兴趣也很可能被埋没时,吴先生回答,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3

  记者调查:培训班鱼龙混杂令人忧

  有那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有正眼巴巴地等着赚进大把大把银子的培训班。“培训经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和孩子对教育资源的客观需求。可是,在分享暑期培训大蛋糕的背后,培训班鱼龙混杂的状况令不少家长忧心。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学生和家长反映,暑期培训“个体户”现象相当普遍。很多任课老师不忘在暑假期间利用自己的优势“捞”一把,语文老师补作文,英语老师补英语,美术、音乐老师就开绘画班、钢琴班等等。六年级的学生小猛告诉记者:“暑假刚开始,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就在家里给班上的十几个同学补课了,谁交钱谁上。”小猛的父亲蔡先生认为,老师给孩子补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怎样收费、收费多少全由老师自己说了算,也不给家长开收据或发票,这样的做法似乎不妥。

  另外,还有不少培训班纯属临时拼凑。租间房子,里面放几张桌椅板凳,再请几位老师,一个“草台班子”就“粉墨登场”了。有的甚至感觉请正规的老师成本太高,就随便拉几个大学生甚至中专生充当老师。这样的培训班不但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最糟的还是误人子弟。在一家新闻媒体工作的周先生就吃过这样的亏。他去年暑假给孩子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上课地点却在郑州市常砦村的一间民房里,屋内不仅光线不足,而且空气污浊,闷热不堪。“孩子大热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连健康都无法保证,家长怎么能放心?”

  据记者了解,开办暑期培训班,应该经过所在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后才能招收学生。而且培训班应该有专职的教学、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以及固定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校舍和教学设备,所收取的费用也应该经过物价部门的批准。

  4

  老师支招:给孩子报班时多一份理性

  面对铺天盖地、门类繁多且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培训班广告,许多家长都有点儿“摸不着北”。孩子对培训班的烦躁、排斥甚至逃课,更让不少家长感到心焦:该怎样帮孩子选择一个他爱上、又能从中有所收益的培训班呢?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师,他们从专业的角度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在选择培训班的时候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家长在选择培训班时往往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就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孩子参加一些自认为“有用”的培训班,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经常在暑假期间给奥数班上课的王晓雪老师建议,报班之前,家长首先要看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其次要判断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潜力。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即使课程跟不上,孩子来听一下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提高,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孩子因为听不懂产生了厌学情绪,很可能这门课程的学习会不进反退。

  第二,报班不宜过多,以免孩子过于疲惫。暑假不是“第三学期”,不能让孩子们刚脱离了学校生活,再一头钻进各种培训班去。“我们奥数班现在就有个孩子,他妈妈给他同时报了5个培训班,孩子基本上就是一个班接一个班连轴转,4点下了外语课,4点半就来我这里上数学课。这孩子倒也听话,每节课都来,但上课基本都在打瞌睡或者心不在焉”,王晓雪老师说。

  第三,慎报基础课程的培训班。英语老师海燕说:“家长让孩子补习英语的目的主要就是两个:培优或补差。我个人认为,培优是可行的,只要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和愿望;但我并不赞同补差。”

  海燕老师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绩确实很差,与其出去补差,不如在家好好复习一下上个学期的课程。因为学校大课的讲授体系与外面培训班的小课有所不同,一个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可能已经适应了学校的讲课体系,一到培训班,又要重新适应新的体系。很可能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他又不适应学校的讲课方式了。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课程不衔接,反而得不偿失。

  第四,给孩子报艺术类培训班时不要急功近利。在纬四路小学教美术的郑璇老师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美术、音乐等艺术类培训班之前,首先应明确一点: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要抱着功利目的。其实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音乐、学画画最大的好处还是通过艺术陶冶情操、启发心智。但是抱着功利目的的家长甚至部分授课老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会导致孩子失去寻求艺术的兴趣和快乐。

  第五,给孩子报暑期培训班时,一定要查看其是否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和培训班教师的任职资格证,实地查看一下培训场地和培训环境。

  暑假过后要读小学四年级的崔刚对今年的暑期生活满怀期待:“今年爸爸只给我报了游泳班和乒乓球班,都是我感兴趣的。他说等我体质增强以后,就带我去山里野营!”其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说到底都只是工具或者途径,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或许才是家长们应当共同关注的问题。⑤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