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北大不行贿受贿承诺书透露出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00 光明网
董刚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之际,北大举办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座谈,30多名即将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座谈会上签署了“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行贿受贿”承诺书,并向全国大学毕业生发出廉洁自律的倡议书。(6月30日《京华时报》)

  在如今行贿受贿成办事的“敲门砖”,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今天,很有必要

让大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做出不行贿受贿的承诺,虽然承诺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对承诺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但是承诺总比不承诺好。不过,北大毕业生的承诺书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透露出学校的无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形式。

  首先,学校把签署不行贿受贿承诺书的范围限定在即将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中,这说明了学校知道这些岗位容易出现行贿受贿,所以才给他们打“预防针”。可是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呢,难道他们就不会行贿受贿吗,在目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很少有不行贿受贿的岗位,就算生活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都是毕业生,就应该同样签署这样一个承诺书,这才显得学校教育上的公平。小氛围的签署让人觉得,之所以学校只让圈定范围内的学生签署不行贿受贿承诺书,不是基于学生的考虑,而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因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一旦因为行贿受贿而“出事”,影响将是很大的,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才有这样的圈定。

  其次,学校也认为承诺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留在学校存档,而存档的目的还是为了今后证明自己,一旦自己的学生因为行贿受贿而受到法办,学校可以拿出承诺书来表明学校已经尽到了职责。或许以上只是一种猜测,但是却是实际存在的,根除行贿受贿这类丑恶现象是国家的决心,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名校,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要多为学生、国家考虑,而不应该只考虑己校的名誉,那样的话就显得太无奈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