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八股文”何时不再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00 光明网
倪洋军

  随便翻阅一些报刊杂志,充斥其中的一些内容空洞、又臭又长的“八股文”实在让人倒胃口,很难见到一些观点鲜明、短小精悍的力作。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很多编辑早已习惯了“四平八稳”,对一些惊世骇俗的文章敢看而不敢登。而那些登出来的所谓“政论”由于对社会现实挖的不深,对实际工作也就缺乏真正的指导作用,变成了“空空导弹”和“文字游戏”。

  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八股文为科考主要文体。1901年8月29日,清朝废止八股文。关于“八股文”的“条条框框”,后世已有公论:第一,严格的成文格式;第二,严格的思想预控——“代圣人立言”。鉴于此,“八股文”也就会在充当政府喉舌的报刊杂志中能够大行其道了。但是,由于“八股文”式的文章迎合的是编辑,而编辑的意志又来源于统治阶层,所以发表出来的文章是领导不必看,群众不愿看。如此制造的“垃圾文章”也就只有进入废品收购站的份了。

  纵观“八股”式的文章,大多有三个特点,一是题目僵化,千文一面,很难暴露作者自己的观点;二是内容宽泛,拖泥带水,拖沓冗长,不知所云;三是论据脱节,有的文章论据充分,却没有归纳总结出论点,而有的文章论点鲜明,但是支撑论点的论据却非常淡薄。由于上述原因,八股模式的文章,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一是浪费了大量的期刊版面;二是消耗了读者不应消耗的精力;三是束缚了研究者的手脚;四是败坏了理论研究的文风。

  “洋八股”、“党八股”、“新八股”等,都是在不同形势下由“八股文”演变而来的教条主义的东西。毛泽东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就提出《反对党八股》的思想,可是在今天这样改革创新的时代,党内的“八股文”似乎还占有一定的市场,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实际工作中,“八股”式的文章也是比比皆是:实施方案、活动总结、领导讲话……自上而下,一级一级地写啊写啊。大姑娘袜子又臭又长的文件,其实有用的内容不过三五句话,有的机关平均每天都有红头文件下发,文件的泛滥成灾和空谈无物真正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现在的“无纸办公”什么的,文件通过局域网传送,异常方便,每天就是哗哗收些垃圾文件。好在头再红的文件发下来,人们已经根本不往眼里放了,比废纸重要不到哪里去。

  “八股文”虽然内容空洞,但是架子很大,调子很高,所以领导喜欢。要磨这样的稿子,就是那些“御用文人”的特长了:大段的引经据典、大量的排比造势。这种又臭又长的八股文风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据说古时有一帝王,其臣奏又臭又长文拆,当即痛骂之,并责其再三精简再奏!我们是否应该有所反醒?!中央号召求真务实精神,我看就应该从文风入手,精简文电,精实文字。媒体导向也应该强烈转到求真务实上来,狠抓“真”“实”二字,打击弄虚作假和华而不实之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