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百人方阵演绎祭海大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杨明 通讯员丘秉春、郑伟德)7月18日下午,在“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仿古广船的引领下,来自瑞典的贵宾将从珠江江面进入南海神庙前新修葺好的巨大人工湖,然后登上滨水平台,在新建的仿唐牌坊下,欣赏由400多人演绎的祭海大典和民俗表演。黄埔区昨日宣布,南海神庙综合整治工程10日前将全部完成,全国唯一的千年海神庙将以崭新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哥德堡号”商船。

  “海不扬波”前加设仿唐牌坊

  南海神庙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海神庙,是海上丝绸之路十分重要的历史遗址。神庙的综合整治,重新规划了滨水区、广场、绿化等布局,包括拓宽水面、增加亲水空间、停泊码头、拓宽广场和停车场等。同时兴建约1万平方米的庙前广场,开挖近8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后将纳入“珠江夜游”之中。目前此次南海神庙改造修缮工程建设面积大约3万平方米,其中广场面积约1万平方米,绿化景观面积约2万平方米。

  黄埔区建设和市政局局长徐锐介绍说,今年3月开始的整治工程目前已接近尾声。景区整体布局包括北广场区、庙东西两侧休闲活动区、南广场区、人工湖滨水区和商业街五部分,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南海神庙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景区。其中,占地9600平方米的庙前广场是迎接“哥德堡号”的主广场,除了原来有的“海不扬波”牌坊和考古发现的清代古码头外,还新建设了富于变化和创意的中央礼仪广场,并设置了大型的唐式牌坊和现代游轮码头,与神庙建筑群和海不扬波牌坊保持在同一主轴线上。在古码头的区域,广场做成了下沉平台,游人可以沿着古码头到水边嬉戏。祭海的大典也将在这里举行,并且在今后作为珠江游览线路的码头。

  西侧景区约2.5万平方米,有唐式石制牌坊、石桥,还有大型仿古浅雕墙。

  扩人工湖满足仿古广船掉头

  记者昨日下午在现场看到,位于南海神庙正南方的120亩巨大人工湖已经全部完成,人工湖内壁铺设了防渗层,并且设置了多处的亲水平台,游人可以走下台阶体验戏水的乐趣。引珠江水入湖的河涌也已进入了最后的疏浚阶段,开始放水。黄埔区农林水利局局长黄光硕介绍说,人工湖的最深的地方将达到8.5米,最宽的地方有120米,完全能够满足“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仿古广船在湖区内掉头的需要。引水的河涌也从原来的10米~15米拓宽到了27米,挖深了4米。

  此外,南海神庙内从缅甸引进的20多棵百年古树也已经种植完成。

  充分展示广州岭南民俗

  在迎接“哥德堡号”的文化活动方面,黄埔区文化局准备了丰盛的“大餐”。7月18日下午瑞典贵宾将由“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仿古广船引导至人工湖前的码头登岸,参观南海神庙大约40分钟,包括祭海仪式等活动的民俗展示将首次亮相。南海神庙负责人黄应丰表示,届时将以民祭为主,有400多人参加,主要是黄埔地区的乡亲。内容包括祭海方阵、波罗鸡方阵、莲花方阵、标旗方阵、木桨方阵等,以及人龙等民俗文艺表演,向外国友人充分展示广州岭南民俗文化。8月18日,全体“哥德堡号”船员、哥德堡市官员等将集体参观南海神庙并欣赏更大规模的民俗表演。8月19日将在神庙前广场举行欢送“哥德堡号”的仪式。

  记者了解到,祭海仪式将以清康熙期间的民间祭海仪式为原型。当时的祭海仪式并不复杂,首先为了表示对海神的恭敬,主持和主祭要先盥洗而后就位。开始时先是“迎神”,主祭人先要点上香炉,然后三次上香;接着就是呈上祝帛、酒、牛、羊等各种祭品,读祭文之后进入“送神”阶段,焚烧祭文和祝帛,献上银两。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当时是在清朝,所以每个礼节少不了一跪三叩头。

  又讯 (记者杨明 通讯员丘秉春、郑伟德)南海神庙发现的明代古码头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明朝码头,而大量回纹、网纹、米字文陶片的发现则首次证明这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繁闹的商港地区。昨日,南海神庙负责人黄应丰介绍了去年11月以来考古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南海神庙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将同时展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