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上明码标价叫卖学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网上明码标价叫卖学位
■ 文/图 记者吴波、陈明

  昨日,顺德某中学一毕业生家长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有人自称为某省招办负责人,凭借自己和高校的特殊关系,可以弄到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全国所有名校统招入学指标,并明码标价1万到14万在网上公开叫卖。该家长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已经向其账号打入了1万元定金,后怀疑受骗,希望记者帮其核查此事的真实性。

  心急家长

  预付万元定金

  昨日上午,顺德区某中学一高三毕业生的家长找到记者,称自己姓钟,他的儿子在今年的高考中分数仅仅考了312分,情绪十分低落。本想让儿子复读后再考,可前日上午,钟先生某网站浏览时,竟然发现有人在网上明码标价叫卖名牌大学的录取资格,上面还留下了电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钟先生与网上的人取得了联系。经过讨价还价,望子成龙的钟先生竟然以1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入学指标。

  钟先生告诉记者,网上这个自称任老师的人说自己是湖北省招办的负责人,凭借自己和高校的特殊关系,可以搞到全国各大名校的入学资格,而且全部是统招。经过几次联系,钟先生开始信任“任老师”的说法,他先是将儿子的身份证号码、准考证等资料全部用电子邮件发给了任。前日下午,任通知钟先生资料已经收到,并要求钟先生先交定金1万元。等7月15日收到正式的录取通知后再交纳剩下的11万元。随后,钟先生向任某提供的账号存入了1万元现金,等将钱打过去后,心里才觉得不踏实,怀疑自己上当了。

  记者假扮落榜生

  电话“暗访”

  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信息,记者打开了该网页,赫然看到这样的广告语:“计划内招生,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考多少分,我都能让你走进计划内名校的校门,牛皮不是吹的,联系我再说。”在该网页的中间,整齐地排列着全国各所名校的标志,并清清楚楚地注明了价格。这些入学指标标价少则1万元,多则14万元。

  在该网页的说明栏上,这位自称为任老师的人写道:“这是在帮助高考落榜或者为想上更好的高校的学生提供一次走进著名学府的机会,交钱后可选择插班到大二或者大三,全部为统招,在送交各种资料和定金后,我们将在7月15日前将录取通知邮寄到你手中。”在网页的下部,这位任老师还留下了手机号码、QQ号码、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

  神秘男子

  12万元贩卖“入学指标”

  昨天中午,记者假扮落榜生,拨通了号码为“137214481××”的手机。电话接通后,一年轻男子操一口不甚熟练的普通话称,“如果你今年高考落榜,这可是个好机会呀,找我吧。”记者问其是否可以搞到某大学的入学指标,他肯定地说:“可以!”还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该校的情况:前三年在学校读书,最后一年到国外学习,这个指标要14万元。

  记者和此人讨论了半天,他终于肯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记者一个某名牌大学的入学指标。并要求记者马上将准考证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档案资料电邮给他,并在第二日将1万元定金打入一账户。

  高校回应

  很可能是骗钱

  在网上被列入“交钱就可以上”的南方医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每年的这时候,社会各个方面对于招生工作的监督就非常严格,拿钱就可以入学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骗钱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位负责人说,尽管叫卖学位的人说出了湖北省招办有关人士的名字,也存在诈骗的可能性,最常见的就是冒充招办人员的名字实行骗钱,因为很难相信招办人员敢明目张胆这样做。而鉴别方式就是直接联系招办人员进行核实。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的有关负责人也明确告诉记者,这种事不可能是真的,希望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

  省招办提醒:警惕骗局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省招办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每年高考招生录取阶段,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或者招生办的牌子进行诈骗活动,因此,建议考生或者家长不要指望走捷径,以免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广东省招生考试办公室有关人士提醒说,落榜生必须面对现实,重新为自己的人生设计线路。希望用金钱去买通路子拿文凭的想法,本身是荒谬的。她建议已经交钱的学生立即报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