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间视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22 信息时报

  助学贷款就是这样变成鸡肋的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前天发布《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报告中的多项数据显示了当前助学贷款面临的困境。一面是部分学生贷款不还,一面是各商业银行不愿意发放助学贷款。

  美国大学生中每3人就有两个人是靠贷款上大学的,而我国目前能完全依靠贷款读完大学的人还是凤毛麟角。是美国的家庭贫困生特别多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美国的助学贷款是面向全民的、公益的。中国把助学贷款的风险政策性地安排给了商业金融机构,可国家助学贷款的宗旨不十分符合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目标,长此下去只能在商业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人家只好拿着鸡肋,食也不是,弃也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助学贷款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有风险,比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是20%,现在仍然有6%,联邦政府为此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是政府的认识依然是明确的,这种助学贷款的风险是国家和社会理应承受的代价。其实,最适合从事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应该是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风险应由国家和社会承担,即由财政、学校、教育部门共同提供担保。

  康劲(经济学者)

  喜儿怎么就不能扎红头绳?

  网上一篇《一个贫困大学生的呼声》的帖子,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只因为贫困,海南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打工挣钱拉了回头发,买了件降价的新衣,花8元钱买了一个背包,就引起了同学们的非议,饱受同学和老师的“另眼相看”。贫困会导致生活水平低下,什么时候贫困也剥夺了人追求美、追求体面生活的权利?

  如果这种应该是无私的帮助和爱心,变成了一种施舍,幻化为对贫困者生活方式的枷锁,异化为一种“勒令”贫困者卑下地生活的可怕“权利”,这不是爱心而是丑恶。对于贫困者来说,他们会宁愿放弃这种帮助和爱心,因为,卑下的社会地位、沉重的心理负担,远比任何物质上的贫困都更为可怕。

  富人可以选择奢侈的体面生活,穷人也绝对有权利追求简单的体面生活。追求体面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理。这就是《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为什么在没有钱过年的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的女儿扯上二尺红头绳的心理动因。如果你愿意帮助贫困者,就让他尽可能体面地活着吧,请别再发出这样的责问:“喜儿,你怎么能扎红头绳?”

  邓学志(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