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习理念进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58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编者按

  6月21日,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建和谐家庭·促和谐社会”论坛开幕式上,联合表彰了16个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城市(城区),宁波名列其中。这是我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的结果。

  本报记者龚哲明通讯员徐燕萍

  家住华侨城的八旬老人胡淑桁坐在市科技进修学院教室里学习电脑知识,这是我市开展“百万家庭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普通一幕。仅2004年我市参加培训的家庭就达10.2万户。这一现象表明:学习理念正走入我市千家万户,学习型家庭建设正深入人心。

  我市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可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我市在城乡家庭中广泛开展“三个一”工程活动,即每户家庭建一个书架、订一份报纸、订一份杂志。去年7月11日,《宁波市妇联关于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学习型家庭的评价标准:家中有书柜,墙上有字画,室内有盆花,藏书在80册以上;父母带头学习,注重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进步;家庭成员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节目,每天工作之余读书阅报时间应不少于一小时;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创建的各项活动。

  至此,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在全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起来。

  生活环境等于学习环境

  居民生活在社区或村庄,我市各级妇联组织正在把这些居民生活的环境变成学习的环境,尤其在城市,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把社区各家庭带入浓厚学习氛围。

  海曙区华兴社区是我市一个普通社区。在这里,建立了社区教育联谊会,并依托社区学院、社区教育联谊中心,形成了学习型社区组织网络;在这里,利用社区人才资源库,组成了一支由有特长居民兼职组成的学习型社区建设骨干队伍,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听到高质量的教学课程;在这里,为不同人群设计了社区教育内容。

  镇海后大街社区早在2001年就建成了全市首批示范社区阅览室,藏书达到了5500册,成为我市“十佳”示范阅览室。随后又通过设立“图书银行”,在居民中开展“图书储蓄”活动,把家庭图书融入社区图书中心。图书中心成为社区居民重要的读书学习阵地。

  走进鄞州区华泰剑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长40余米的廉政文化人文画廊,居民一进社区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廉政文化氛围。鄞州区妇联还印制中国廉政文化书签、廉政格言警句书签、廉政漫画明信片等宣传品,还发动社区制作廉政公益广告牌和廉政布幔广告,开设了廉政文化园地和“清风阁”图书角等,带动社区每个家庭迈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从家长教育到家庭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习型家庭建设关键之处也在家长。

  江北区中马街道妇联创建的“社区知心家庭学校”就是一所以提高家长素质为己任而诞生、发展的社区学校。学校设计的红、蓝、绿三个圆形人头交叉组成的图案,标志着在知心家庭学校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三者之间是平等的。该校先后邀请了中国少年报副总编、全国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卢勤,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胖妈妈热线”主持人邵莉,台湾著名心理学博士来讲课。

  在象山,从城市到乡村全面开设起了“母亲课堂”。由教育专家等组成的“母亲课堂”师资队伍在18个街道、乡镇巡回讲课,对母亲们进行思想品德、事业成功、家庭和睦、子女成才、身心健康等方面讲授。同时,通过菜单式培训、开放式亲子园、互动式读书沙龙、购物式书会等形式,全面提升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素质。

  在生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营造一两个家庭的学习气氛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怎样让每个家庭都充满书香。“快乐学习”,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基于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学习,否则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建设学习型家庭也会流于形式。

  海曙区云丰社区的张永谦家庭就是一个以兴趣作基础的学习型示范家庭。张永谦爱好书画、中医药学,妻子爱好文学和心理咨询,儿子爱好体育、电脑。三口之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快乐学习,就是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慈溪市妇联主席说起“快乐学习法”滔滔不绝。慈溪从2000年开始请专家教家庭主妇社交、礼仪、礼节、法律、法规、政策和维权等实用知识,现在每一个村都有健身健美或文艺演出队,在城乡掀起了一个家庭文化建设的高潮。

  探索流动人口创学习型家庭

  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已超过200万人。在我市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过程中,他们没有被遗忘。

  鄞州区姜山镇是流动人口集聚较多的地区,已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占了当地人口总数的45%,在他们中倡导学习型家庭建设相对困难许多,姜山镇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在鄞州区妇联、鄞州区教育局和姜山镇妇联支持下,2004年,姜山镇成立了该区第一所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姜山大本家长学校。该校组建讲师团送教到工地、市场、家庭,编印了《社区教育读本》、《同乐蓝天》、《治家格言》、《优秀家庭教育论文汇编:与孩子一起成长》等书籍让流动人口学习,还通过激励评价制度建设,如评比“学习型家庭”、表彰“优秀家长”等,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意识逐步走进这些流动人口家庭。

  学习永无止境,必须终生学习。我市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的代表、鄞州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裴仁治经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学识再高的人,三年不学习也是会落后的,人必须不断地用新知识武装自己,要与时俱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