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人看“名人”,悲喜各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6:5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7月4日北京电】 昨天上午,《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名流毕至,热闹非凡。人们流连在一座座历史文化名人雕塑下,感受到的是心灵的涤荡。而不少“特殊观众”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娇妻翁帆最喜“杨振宁”

  来宾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84岁的杨振宁和30岁的翁帆这对夫妇。从进入展厅的那一刻起,两人就十指紧扣,没有片刻分离。杨振宁本来准备从左手开始沿着圆形大厅看一圈,但是娇妻的一句“你的那尊像在哪里?”让他改变了线路,拉着翁帆直奔展厅右侧而去。两人在杨振宁的全身立像前看了又看,微笑,颔首。心情很好的翁帆侧过头来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的时候,吴为山特地来清华大学,到我们家去拍照定型,相当认真。”

  此时所有媒体记者都围到杨振宁夫妇身旁,杨振宁见状立即挡在妻子前面,加快脚步观看其他塑像。在一尊小型雕塑前他又低头悄悄问翁帆:“这里面你最喜欢哪一尊?”翁帆笑开了花:“当然是你的那尊了……”

  “科学和艺术的灵魂同是创新。”在短暂观看之后,杨振宁对记者说,“我之所以称吴为山是天才,就是因为他的每一尊雕像都抓住了每个人的精神。”随即他便拉上夫人匆匆离开。

  廖静文默默抚摸“徐悲鸿”手臂

  人群中一袭蓝衫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亲友的搀扶下,她一个人默默地看完了每一件展品,最后才来到展厅中央徐悲鸿先生的塑像前。这是一座与真人等高的塑像,把徐悲鸿出席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时臂挽风衣的瞬间永远定格。廖女士看到这尊雕像,一下子推开亲友的搀扶,用手抚摸着雕像的左臂。因为听力减弱,老人无法听清记者的问题。她身边的人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吴为山为徐悲鸿塑的第8座大型雕像了,年初这尊雕塑的小样送到廖女士手中时,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4个月的“睡童”长大了

  虽然创作了大量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但奠定吴为山在国际艺坛影响力的,还是2003年在英国皇家雕塑家年展上获得“攀格林”大奖的《睡童》。此次展览上,记者意外见到了已经长大的小“睡童”——速畅,现在他已经8岁了。小“睡童”的爷爷、著名装帧设计家速泰熙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是1998年吴为山在他家里创作的,当时小速畅才4个月大。那天吴为山发着高烧,看见正在熟睡的速畅天使般可爱,随手拿起一团泥,捏出了这件作品。

  特派记者李冀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