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奇怪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7:00 红网-湖南日报

  沈德良

  巴以双方眼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奇怪的战争”。

  一开始便声称要用军事手段解救遭绑架士兵的以色列军队,至今还只是动用空中打击力量,而担负解救行动主力的地面部队,至今却还悠闲地陈兵于加沙地带的边界,只是偶

尔发出的几声炮击声在证明,这里的平静中实际暗藏着杀机。

  以军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掳走了巴勒斯坦差不多半个议会的议员,且用几发导弹将哈马斯内阁的总理府敲出几个窟窿,并声称同样会将哈尼亚本人作为“定点清除”对象,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行动都似乎点到为止,仿佛事事处处都预留着余地。尤其让人惊奇的是,以色列方面在发动空中打击前,甚至预先告之法塔赫及其安全部队成员撤离已圈定的打击区域。尽管硝烟照例升起,街头依旧满目疮痍,但在旁人看来,这种场面更像是一场电影的拍摄场景。

  战争的奇特同样来自巴勒斯坦方面。按常理,面对强敌压境,巴勒斯坦内部即便存在着分歧、矛盾,也将携手同心共御外侮。但这次却格外奇特。除了街头巷尾的“石头阵”外,几乎看不到各派政治势力有组织的准备,几大主要武装派别更多的在作“壁上观”,更谈不上相互间的协调、合作。倒是那几个平时翻不起大浪的非主流武装派别,凭借着手里挟持的人质而成了与以色列叫阵的“主角”———从扬言武装报复的言语发泄,到用人质交换巴方囚犯的“最后通牒”,这场冲突俨然成了它们扩大自身影响的“舞台”。

  对于这场奇怪的军事冲突,国际社会也表示与往常大不相同的态度。除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声明、表态外,作为调解巴以冲突的传统外部力量,并没有过多的介入。显然各方都在采取观望的心态。就连一开始积极斡旋的埃及,也因巴勒斯坦激进派别拒不合作的态度而心灰意冷。

  以军“围而不打”,究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还是出于长远考虑的万全之策?虽说其中有避免过分刺激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为解救人质保留周旋空间的用意,但从这层面上却很难揭开这场奇特军事行动中的所有疑团。它是以所有巴勒斯坦政治派别为对手,还是从中有所区别对待,这恐怕就是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关键。事实上,解救人质,只不过是以色列发动这场军事行动的绝好借口,其真正目的似乎是在利用目前巴勒斯坦严重的内部分歧,通过围困加沙地区,加剧该地区的紧张气氛,从政治上打压以哈马斯为主体的激进派别在巴勒斯坦内部的影响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谈判对手。显然,巴勒斯坦内部的分歧,已明显影响到了各派之间在危险局势下的应对能力。

  这种奇怪的局面,意味着冲突的各方都在等待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因此,这种非正常的局面不会长时间延续。或进一步升级导致巴以关系全面倒退,或各自退让、妥协,维持不战不和的现状。这大抵是这场冲突的两种归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