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是农民的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7:00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蒙志军 实习生 佘珍臻

  “当乡镇干部,要常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这是祁东县石亭子镇党委书记谭敦龙的座右铭,也是他20多年从政生涯的真实写照。

  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谭敦龙22岁从部队退伍回乡,从此开始了乡村干部的生涯。从那时起,他就抱定一个信念: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祁东县太和堂镇任镇长时,他以全部家当作抵押,到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黄花菜苗170万株,分发到各家各户,没日没夜守在田间地头抓种植。然而,致富的路往往是坎坷不平的。2002年3月,黄花菜大面积发病,菜农束手无策。谭敦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10余次到省市请来专家,组织集中诊治,终于使农民田里的黄花菜转危为安。20多年来,谭敦龙先后在4个乡镇任职,共帮助3个乡镇种植黄花菜4.6万亩,农民收入大为增加。

  记录民情日记93本

  谭敦龙一直坚信,一个基层干部,只要真心向着群众、诚心为了群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化解不了的矛盾。下乡时,他总是随身携带记录本,在农村工作20余年,他记录民情日记93本,化解各类积案纠纷530起,被群众称为“调解专家”。在太和堂镇当镇长时,有一个姓匡的老上访户,自称“农民代言人”,从1991年起,连续10年上访。

  谭敦龙多次上门找他谈心,并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00年春节前,给他送去50公斤大米、200元钱,开春后,又自掏腰包给他送去种子、肥料、农药,帮助他发展生产,使他深受感动,再不外出上访了,一直安心在家搞生产。

  每年下乡250天以上

  20多年来,谭敦龙每年下乡250天以上,出夜勤1200多次。无论在哪个乡镇,他总拣最穷、最烂、最偏远的村包点。石亭子镇杨梅村是市县有名的“失控村”,由于宗派势力相争,连续两届未能进行村支两委换届选举。2004年,谭敦龙调任该镇担任党委书记后,把该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第一次进村,就被群众围了整整两天一夜。有人劝他“换个同志来算了”,谭敦龙没有退却,坚持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并召开座谈会,了解实情,然后,组成专门班子清理村级财务,解决了久拖未决的问题,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村支两委班子。现在,石亭子镇每个村都建成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其中有5个村党支部被上级评为“五好”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镇31个党支部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均获得90%以上的满意率,得到市县两级巡回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党的好儿女”

  谭敦龙一直从严要求自己。20多年来,他下乡总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进县城开会总是坐公共汽车,从来没有用公款请过客,从不乱用公家一分钱,从不收人一份礼,还坚持开源节流,先后为3个乡镇累计消赤减债400多万元。

  谭敦龙先后22次获得上级表彰,3次正职选举都是满票通过,3次工作调动,老百姓都是依依不舍。2004年,他由官家嘴镇镇长调任石亭子镇党委书记。走的那天,他本想大清早悄悄离开,可官家嘴镇的几千名群众闻讯自发赶来,流着眼泪,放着鞭炮。几名群众代表,手持绣有“人民公仆”、“党的好儿女”的锦旗,一直将他送到石亭子镇……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谭敦龙有许多同事进了城,而他在乡镇,一干就是20年,无怨无悔。家人和朋友讲他当了个“没用”的官。他却笑着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只要农民需要我,我这个‘没用’的官就会一直当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